【第623期分析专栏】上海保险交易所创立大会召开,模式或效仿劳合社

分享:

    2016年5月18日,上海保险交易所创立大会正式召开,大会选举产生首届董事会董事名单。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参与上海保交所的设立,认缴股本总计22.35亿元。此举也是自2010年提出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以来取得的一个实质性进展。同时,金融行业对于保交所的未来也似乎是信心满满。

    由于上海保交所还处于筹备阶段,很多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与肯定,不过有媒体报导,目前对上海保交所的功能定位包括:为保险业有关产品提供发行登记、交易流通和信息等服务;为产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提供保险交易场地与设施。

    同时,作为股东之一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其秘书长赵雷也公开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致力于建设创新型、智慧型的保险交易、综合服务和保险运营基础平台,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上海保交所的最主要的功能是搭建平台,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保险资管产品的流动性,促进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业务发展模式来看,目前可以值得借鉴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效仿英国劳合社会员制的交易模式,以原保及再保业务作为交易标的,另一种是效仿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的保险期货交易所模式,涉及保险风险证券化。而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情况,大概率情况是效仿英国劳合社会员制,这是因为我国不具备第二种模式的土壤,第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第二,该模式下所涵盖的险种范围相对较小;第三,我国证券化业务尚不成熟。

    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交易所,劳合社是如何运作的呢?

    在劳合社提供的平台上主要有两大类主体:资本供给方和客户需求方,其中资本供给方是由劳合社的会员组成,既有个人会员,又有公司会员,这些会员通过承保辛迪加在独立的基础上接受保险业务并自负盈亏,承保代理人则代表一个组合来接受业务,确定费率。而客户需求方就是有投保需求的个人客户和商业客户,由劳合社经纪人为其提供专业服务。这样,在劳合社平台中,资本供给方和客户需求方并不需要直接接触,而是由承保代理人和劳合社经纪人代为接触业务,从而该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保险业的发展。具体流程见下图。

    而劳合社的起源是由于当时英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商人经常聚集在泰晤士河畔上的一家咖啡馆,边喝咖啡变交换有关航运和贸易的消息,保险商也加入其中,与投保人接洽保险业务。后来就在该咖啡馆基础上成立了劳合社。因此,从劳合社的起源可以看出是投保需求方推动着劳合社的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则是监管和资本供给方在推动着保交所的成立。我国自2015年开始多次降准降息,股市不振,债市违约,经济下行带来的“资产荒”,更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和保险公司都对保交所的筹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从保监会获取的2015中国保险市场年报(2016版尚未公布)可以看到,我国的保险市场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接受度不高,主要是具有强制性的险种,保险覆盖率严重不足。

    2014年我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03.5亿元,人身险保费1.3万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主要以车险为主;人身险保费收入主要以寿险为主。

    虽然受益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在保险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还是有大量的投保需求,但是笔者依然对保交所是否能发挥当初预想的作用持审慎态度。因为在供给旺盛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仅仅想通过供给来拉动需求,其效果自然不容乐观。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