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16家上市银行2015年的年报均已披露,各家银行年报中资产管理业务数据显示,2015年年初理财余额过万亿的仅有5家,而到年末则已增至10家,反映了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仍然维持高速扩张的态势。除已上市的大行外,中小银行的理财余额在一年时间中出现翻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从银行理财行业内部格局来看,2015年国有大行在理财业务方面不再拥有绝对优势,行业格局出现了明显调整,在市场份额方面,多家股份行开始逆袭国有大行。
从去年年底的数据来看,除工商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仍然一骑绝尘外,其余几家国有银行理财余额增长乏力的情况较为明显,农行、建行受托理财规模较2014年均出现了下滑。同时,还可以看到的是各大上市银行均将理财业务的重心从表内转向表外,也就是更加偏爱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
据年报显示,除没公布相关数据的宁波银行以外,剩余的15家银行中仅交通银行表外理财占比低于50%。
除了规模变化,银行理财的资产投向也悄然发生变化。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火热致使权益类资产成为理财产品非常重要的投资标的,不过经过下半年的调整,此类业务已经收缩至较小的比例,不过2016年资本市场仍是重点投向之一,拓展权益类投资市场在多家银行的年报中被提及。
在股灾过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降低,收益低但稳定的债券理财产品更受投资者的青睐,而对于风控要求严格的银行来说债券一直是资产配置的重点,截至2015年末,中小银行资产配置比例中,债券的比例相当高,许多银行占比超过50%。
而在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后,此前滞销的国债在2016年频频出现刚开售便被抢光的现象,同时也有债券基金一日募集满300亿元,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况,这与之前债基平均募集额度不足10亿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近期国债票面年利率有所下滑,但对比始终处于低位的存款利率与平均收益已降至4%以下的银行理财来说风险与收益更加匹配。不过就目前来看,长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有较明显的优势。
另外,银行理财中非标资产的占比呈现收缩趋势,多数银行降至20%以下。这一点从银行对信托产品的态度可窥一二。信托产品作为非标资产的重要来源,不管在银行代销还是与理财产品对接上都逐渐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据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投向信托的理财产品数量大幅减少。同时,国有大行几乎暂停了信托代销的业务,股份行中大多数银行也降低了信托产品代销的频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信托产品的兑付风险升高,刚性兑付的神话几乎被打破,银行对信托产品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态度。
最后,从2015年年报中看出,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型转型的需求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银行市场上许多净值型产品净值波动非常小、收益非常稳定,其投资标的和策略和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实质上是相似甚至相同的;而部分投向权益类资产的净值型产品的波动又过大,对于目前风险偏好明显过低的普通投资者吸引力较小。
不过,长远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仍是势在必行的,未来将成为打破刚兑后理财产品的主流形式。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