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4月26日)美联储 将举行4月份议息会议,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 无望,同时也不会暗示下一次的会议存在加息可能。在上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官员下调了对2016年年底利率 预期,相当于将升息次数从4次减少为2次。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 依然是喜忧参半,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从前一个月的51.5下降至50.8,创六年半新低。但同时,美国就业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态势,最近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跌至1973年来新低,显著好于市场预期。
不过,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当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美国基准利率依然是全球大多数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美联储将会越来越谨慎的考量加息步伐。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将会影响全球各国经济体和各类型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型经济体和各国货币的汇率市场。另一方面,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的其他经济体反过来会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据世界银行今年1月6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1%,比2014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0.625个百分点(按照世界银行估计全球增长2.4%计算),高于美国,居全球第一位。中国经济是否企稳、美联储加息是否谨慎,这是左右未来世界经济稳定的两股主要力量。同时,美联储加息与否以及加息步伐的考量将会以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重要考量。
有评论表示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溢出效应,从贸易渠道来说,对美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笔者认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的传播效应很大,对美国的影响也很大。
对于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而言,为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更需要通过改革来建立信心,而不是继续扩大刺激来保持增长。中国不能低估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尤其是要将去产能、去杠杆、去僵尸企业的国企改革三要素结合起来。同时要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银行安全,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对于美联储是否加息,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虽然会影响其决策,但毕竟决策权不在我国,即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整体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风险存在。各金融机构也应将美联储加息和汇率等风险纳入考量的决策因素,在美联储暂缓加息期间积极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增强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自身改革和发展出发,应对外界不确定性的同时稳步进行创新和发展。
各金融机构能做的,只不过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权衡各种利弊,做出一些不完美但必要的决定。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