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银行理财的发行主体时,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通常被划分为区域性银行(或中小银行)与大型全国性银行进行比较。在过去两年中,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小幅下滑趋势,股份制银行产品发行数量增速也有明显下降,但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发行量增长仍然较快。同时,其收益率虽然持续下滑,但较其它发行主体仍然保持较高的收益,有一定的优势。在两大发行主体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两者由于自身定位的不同,在理财业务各细分维度上也有不少各自的特点。
截至3月30日,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中共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231家农村金融机构分别发行了8652款与5146款理财产品。从本季度发行量看,发行理财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偏少但产品总数更多,表现更加活跃。不过对比2015年一季度数据,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量同比上涨51.1%,而农村金融机构同比上涨则高达69.7%,极高的发展速度以及最多的银行数量都显示农村金融机构在理财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收益类型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商业银行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全国性银行更为相似,偏爱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一季度该类产品发行量占比高达73.62%;农村金融机构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虽然也为产品发行量最高的收益类型,但发行占比仅为49.4%,而保本浮动型产品占比则高达45.45%。虽然在目前“刚兑”的背景下,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通常都会保证投资者的收益,但收益类型的明显差异也能反应出两大发行主体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一点从投向上可能表现的更为明显。在2016年第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所涉及的投向仅为货币市场、债券、票据、股权、收益权、交易所债权类资产,且涉及非标资产与权益类资产占比极小,已统计的5146款产品中仅239款产品涉及这两类产品。而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就明显更广,涉及到了股票、期货、期权及其它金融衍生品等风险相对更大的标的。这反映出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类存款”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在产品创新及转型方面较城商行有较大差距。本季度的较高的发行量增长率跟更多农村金融机构拓展了理财业务有较大关系,但整体发展程度上与其它主要发行主体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在当前,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过程中仅依靠这类“类存款”性质的产品绝非长久之计,产品的创新设计势在必行。不过参考城商行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2014年,“类存款”特征也极为明显,但在一年时间内迅速的发展、创新、转型,推出了更适合市场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乐观的预计,在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发力该业务后,整体发展程度会有长足的进步。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