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期分析专栏】全面透视2016年第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及波动情况

分享:

    2016年1季度即将过去,国内经济仍未出现企稳迹象,从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除了基建投资、工业增速小幅回升外,消费和外贸数据均以下行为主,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尚未出现。同时,CPI指数连续两个月上扬,可以预见CPI延目前态势下去,后期通胀可能进入高层关注的视野。但是,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大于通胀回升的风险,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仍是稳经济,但目前政策力度已经处于当局认可的偏宽松状态,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在经济持续下行而通胀趋于上扬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增加了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加剧未来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从近两个月的债券市场来看,债券收益率表现出区间震荡走势,未来波动可能加剧。那么,这将如何影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有何规律可循?这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通过深度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设计合理的理财产品组合,实现提高理财收益的同时降低其风险的目标。

    普益标准根据2016年1季度的数据监测发现,人民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震荡下行,近期波动有加大的趋势。其中,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整体明显高于组合投资类产品,且近期有加剧的态势。监测还发现,产品期限越短其收益率波动性越大。

    从理财产品投向来看,结构性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虽然较高,但其收益率的波动也远高于债券与货币市场类和组合投资类。根据1季度的数据发现,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低于组合投资类产品,但其收益率的波动性却更大,如图表2所示。这也证明了一个传统的组合投资理论:适当的增加投资品种的丰富性,可以提高组合的收益率的同时降低组合的风险。

    从不同期限类型来看,期限越短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越低,但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小,这符合利率期限理论,如图表3所示。我们从图表中发现,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波动性似乎高于期限较短的几类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把一年以上的各种期限归到了一类,有些期限间隔较远的产品(如1年和5年),收益率差距还是比较明显,这加剧了这一类型产品收益率的波动。

    另外,通过对不同收益类型的产品分析发现,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产品收益率波动最大,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较高,其波动性却最小。这反映出市场对这一类产品的定价相对谨慎,且具有趋同性,该类产品在努力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在风险控制方面反而更加重视。可见,并不是因为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而忽略投资风险,如图表4所示。

    总的来说,在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大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把握以上几方面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扩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