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临着“资产荒”的持续和各类非标资产陆续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如何维持相对较高收益?大量的理财资金如何找到合适的出路?这均是各银行理财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银行理财资金委托外部投资简称委外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固定收益投资很难支撑理财收益,而且银行自身加杠杆操作并不如基金券商般灵活,而资本市场相关品种也不如券商熟悉,发展委外业务成为银行必然选择。委外业务的起源是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快速增长,而团队自身投资水平无法匹配,委托外部投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尤其是2015年以来,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叠加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已为常态,股份制银行甚至国有银行也加入了委外的行列。
银行委外主要是通过有委托关系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实现,银行大多信托计划、基金、券商通道等形式进行产品合作,约定(独立帐户)固定收益率,受托机构对收益率水平进行衡量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收益率大多在4.5-5%之间。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保险计划。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各类资管计划的理财产品数量在201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第三季度的休整,第四季度又开始“恢复活力”,尤其是2016年首两个月数量明显大幅增加,但相应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持续走低。研究发现,目前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委外的主要青睐者,同时,80%以上的银行理财委外资金来源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这也反映出银行委外有利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
普益标准研究员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分析发现,参与委外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总体占比为24.62%,尤其是今年前两月占比高达40%以上。研究还发现,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呈持续下行态势,但投资于委外的理财产品,其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溢价大概在10-30BP范围内,可见,委外对理财收益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是未来银行较好的选择模式。
从不同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规模明显增加,合计占比高达75%以上,国有银行次之。在平均收益率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居首可达5.04%,股份制银行4.94%,国有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较为逊色。
普益标准研究发现,投资于委外的理财产品大多为浮动收益型占比95%以上,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占比82.65%,其平均收益率为5.05%。非保本体现了银行理财作为资产管理类产品的本质,其能为客户实现较高的收益率,但是又具有打破传统理财刚性兑付的弊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委外产品就是依托于各种资管计划,具有这方面的特征。因此,银行理财委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银行理财委托外部投资,主要通过四大资管计划实现,即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保险计划。研究发现,各类银行对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偏好较为明显,其中,信托计划备受青睐,这也得益于近年来信托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托产品的不断创新。投资于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远高于基金资管计划和券商资管计划,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与信托计划结合,表现出不菲的业绩,在近期收益率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过去14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仍可达5.10%,充分显示出城市商业银行在补自己的短板方面,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在数量上夺得头筹,平均收益率也表现优异,达4.98%。
总体来看,目前委外业务的合作主体多为信托和券商,保险、公募基金等主体虽也参与但规模相对较小。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银行委外业务在2016年将发展成为万亿级别的大市场,随着供需规模的膨胀,双方甄选合作伙伴、合作模式的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对中小银行而言,面临供给市场逐渐被大机构挤压的压力。银行委外产品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如FOF、MOM等,其交易模式也会更加的多样化,标准化交易平台也会慢慢催生出来。在收益率方面,委外未来将是继非标之后银行理财收益的重要支撑,是各类机构抢夺的市场之一。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