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横空出世的余额宝,拉开了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序幕,而2015年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宽松的监管环境、政府的支持以及投资者的亲睐,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众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了疯狂的野蛮扩张。而随着6月股灾的来临,一场深刻的影响了我国资管行业的资产荒爆发了,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野蛮扩张中留下的风险隐患也开始爆发,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的是“E租宝”。随着“E租宝”的破产,无论是金融从业者、监管层还是投资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一时间风向突变,再加上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急转直下。
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统计,仅1月份,全国各地就有超过10个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新规出台:
2015年12月29日,重庆暂停新平台开展P2P业务;
2016年1月1日,深圳叫停P2P新平台注册;
2016年1月4日,上海叫停P2P新平台注册;
2016年1月7日,央行掀起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2016年1月8日,北京下令撤下所有P2P理财广告;
2016年1月9日,北京叫停投资类企业注册;
2016年1月11日,深圳表示停增量,清存量;
2016年1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严惩金融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016年1月16日,央行制定系统,重点监测P2P;
2016年1月19日,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被叫停;
2016年1月22日,北京将出台地方版监管细则,支持协会发黑名单;
2016年1月23日,中央政法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除了监管层外,各大金融机构也开始限制与P2P的合作,1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与违规违约支付机构合作的通知》,要求立即关闭全部涉P2P交易接口。2016年2月初,农业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分别宣布暂停或关闭所有P2P交易接口。
在这样的环境下,众多实力不足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部分实力强大的巨头则脱颖而出,整个市场显现出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15年凭借基金销售爆发性增长而实现业绩同比增长10倍以上的东方财富,终端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的同花顺,以及背靠京东、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的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巨大的流量优势、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良好的应用场景体现,是如今互联网金融巨头具有的共同特点。金融行业对于信用的依赖性,使得发展较好的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更容易受到客户信任;互联网金融中的互联网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群体可以很快的在不同的机构之间流动,硬实力和用户体验成为影响用户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没有门槛极低,最终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虽然目前面临着种种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互联网金融未来必定还将有长足的发展;而目前的成长中的阵痛,很可能将决定未来整个行业的格局。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