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期分析专栏】节后人民币汇率趋稳,股市暂稳、债牛延续

分享:

    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1.14%至6.4944,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人民币中间价、离岸人民币等纷纷上涨。2月16日沪深两市高开高走,沪指很快涨幅扩大至2%,并重新站上2800点,题材股与权重股齐飙升。春节后的债券市场表现同样是可圈可点,债券价格普遍延续涨势,收益率呈现下行态势。截至2月15日收盘,上证国债指数涨幅0.14%,达155.54点。企业债指数报收于199.16点,上涨0.15%;公司债指数报收于172.29点,上涨0.11%。

    春节期间,海外市场风起云涌,欧美日股市大幅波动,黄金价格暴涨,原油价格先抑后扬,大起大落,让全球投资者神经紧绷。在此影响下,A股猴年开盘大幅低开,但很快低开高走,展开一波反弹走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回升有效的提高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A股的信心。而债市方面,人民币预期短期趋稳,有利于改善风险偏好,缓解资金流出压力,利好债市。

    节后人民币汇率趋稳,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预期。

    一方面是美国经济疲软和美国加息预期被市场大幅下调,使得美元升值预期减弱。美国四季度GDP增速意外下降至0.7%,略低于预期,1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15.1万人,预期19万,前值29.2万,但是失业率也降至5%以下的低位。受此影响,美联储主席耶伦表达了较为保守的态度,市场预计今年美联储的加息计划仍将进行,但是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是央行连续释放维稳信号、中美政策协调、外储降幅低于预期和贸易顺差高于预期等,使市场逐步认可央行维稳人民币的决心和能力。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贸易顺差632.9亿美元创纪录新高。贸易顺差继续超市场预期有助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近日周小川行长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核心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周小川行长“不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的表态更是让投机力量选择“知难而退”。

    我们预计,在当前人民币压力减缓的窗口期,央行会着力“制度建设”,一方面将更多发挥市场作用,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增大,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会打击投机力量,让市场力量主要反映“货币的真实需求”。考虑到央行表态不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未来汇率走势可能需要“逆向思维”。

    人民币汇率趋稳,有助于缓解全球担忧,提振风险偏好,日欧等股市相继大涨显示了这一点。人民币预期趋稳,叠加两会前国内政策以暖风为主,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A股第二波调整基本完成。资本外流压力缓解,利好债市。未来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以及宏观资产回报率,而这进一步取决于改革进展,尤其在对改革方案“审美疲劳”以后,需观察落地攻坚的政治经济学条件进展情况,未来仍存不确定性,改革驱动的风险偏好变化,深刻影响着人民币汇率、流动性、A股、债市等。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