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成都农商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摘 要
2023年一季度,债市震荡平息,估值修复带动理财收益回升,三农理财指数上升至90.87,较上一季度大幅上升,但仍处于201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2023年一季度,与全国市场公募固收类理财对比,三农主题产品收益整体表现略有不及,在近期的债市震荡平复后收益虽大幅回升,但近两个季度来看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所差距。与此同时,并非所有三农理财产品表现均欠佳,部分理财机构管理的三农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优异、稳定。
2023年一季度,市场上发行的三农主题的净值型产品数量较上一季度显著下降,主要包括:中邮理财发行的“邮银财富惠农·鸿运”系列共计8款理财产品;农银理财发行的乡村振兴惠农系列共计1款产品;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聚多宝·多盈”1款理财产品。
监管与市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农业银行发布《新时代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结合我国发展特征和国外经验,分析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维度和总体目标。
2023一季度,全国范围总共发行了30只三农相关债券,发行数量较去年四季度增加了4只,其中地方政府债券9只,数量最多。总发行金额380.79亿元,较四季度增加了46.23%,发行金额大幅提升;平均发行利率3.40%,较四季度下降了8bp,发行收益率有所下降;平均发行期限4.08年,较四季度平均期限延长了26.34%,发行期限逐渐延长。
展望未来债市行情,整体来看,一季度债券分化,利率债利率走高,但上行幅度较小,信用债利率逐渐下降。国内经济回升确定性渐强,但债券利率却有所回落。一季度经济回升主要由城投和基建投资带动,地产行业复苏趋缓,资产荒现象仍存。经济回升呈现结构分化,基建发力基础上消费、地产行业复苏缓慢,虽然线下服务业消费较强,但可选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偏弱,CPI、PPI走低反映刺激消费的核心逻辑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价促销,经济复苏较弱环境下通胀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较低,资金利率难以趋势性上升。
展望未来股市行情,2023年一季度,经济复苏动能渐强,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和房屋施工竣工带动建筑业持续修复,各地人员、物流流量恢复趋势下餐饮、出行、住宿需求渐趋旺盛,服务业景气度不断升高,经济整体向好而行,有望继续带动股市走出亮眼行情。与此同时,在二十大报告利好政策和ChatGPT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双核驱动下,半导体、软件开发、计算机等TMT行业有望迎来增长机会。
三农理财指数底层数据来源于普益标准银行理财数据库。精选2018年以来理财市场三农主题相关产品共150款,基于其披露及返表累计净值、分红数据构成三农理财指数。每一期指数在合成时,将剔除当期到期产品,并同时加入当期新发产品,再根据所有入选三农主题产品净值的季度变动情况所反映的收益水平,经处理加工后形成最终的三农理财指数。
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取得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保障不断提高,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村建设缺乏资金等问题仍然存在,而利用好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可以对解决此类问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服务三农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开展。银行理财业务在此阶段聚焦三农问题,推出为农民群体量身打造的专属理财产品,有利于改善农民单一来源的收入结构,降低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强农民群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背景下,成都农商行联手普益标准适时推出银行理财三农理财指数,旨在以直观方式反映三农主题净值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三农理财指数由经筛选得到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披露净值数据合成,披露净值数据主要来源但不限于银行官网、银行APP、中国理财网。
为体现三农理财指数的代表性,构成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是与三农主题相关的产品。每一季度,对构成指数的理财产品进行筛选,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净值数据将纳入指数的合成计算:
(1)当季度及上一季度总共披露不少于2条净值数据,且截至季度末产品存续时间超过45天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2)非结构型、非QDII的净值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且其名称中带有乡村振兴、扶贫、惠农或富农等主题的产品。
每一季度,剔除已到期或是披露不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并将满足上述要求的新产品加入产品池中。
在筛选出构成指数的产品池后,进一步的,根据产品池中所有产品披露的累计净值计算其区间年化收益。计算逻辑如下:
(1)对于当季度披露净值数据不少于2条的产品,根据最前端的净值数据和最末端的净值数据计算得到区间年化收益率;如果当季度披露净值数据仅有一条,那么前向取到上一季度的最后一条净值,并计算得到区间年化收益率;如以上步骤条件均不满足,不再将该产品纳入计算。区间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nnual_yield代表区间年化收益率,Net_value_last代表最末端净值数据,Net_value_first代表最前端净值数据,lens代表最前端净值数据和最末端净值数据相隔的区间天数。
(2)根据上一步骤得到产品池内每个符合要求的产品区间年化收益率,以季度为单位计算当期区间年化收益率平均值;得到平均值后,以2018年1月作为基期,每季度计算当季指数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ndex代表各期区间年化收益率计算得来的三农指数,n代表当期纳入计算的产品数量。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净值化转型,打破刚兑之后,净值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产品的收益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愈发重要,业绩表现的收益和波动情况逐渐受到投资者关注。三农理财指数旨在以直观的方式反映当前理财市场上,三农主题的净值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动的整体情况。根据三农理财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对不同时间段内三农主题理财产品的收益进行衡量,在三农理财指数处于上升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获利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三农理财指数处于震荡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收益不稳定,当前投资获利水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三农理财指数处于下降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收益处于下行区间,需谨慎进行投资。
2022年初,受大环境及市场普遍下行影响,三农理财指数下跌至90以下;2022年二季度,三农理财指数反弹,反映在市场整体回暖趋势的带动下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有所改善;2022年三季度,三农理财指数延续二季度的回升趋势,反映出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持续改善,在国内政策引导利率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凸显投资优势;2022年四季度,受年末债市大跌、理财“赎回潮”影响,三农理财指数大幅下降,反映三农理财产品收益大幅下跌;2023年一季度,债市震荡平息,估值修复带动理财收益回升,三农理财指数上升至90.87,较上一季度大幅上升,但仍处于201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2023年一季度,债市震荡冲击减弱趋势下,三农理财产品当季收益反弹,但仍处于2019年以来较低水平。半年投资收益进一步下跌至1.07%,一年投资收益反升至3.15%,债市波动平复环境下投资收益趋于平稳。其中,成都农商银行、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和建信理财等机构发行银行产品表现亮眼,多款三农主题理财产品季度年化收益率表现优异,代表产品分别为天府理财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3年期1号(乡村振兴)(简称:3年期1号-乡村振兴)、农银理财"农银进取·灵动"18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2年第3期和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65期(乡村振兴专享)等多款产品。
2023年一季度,与全国市场公募固收类理财对比,三农主题产品收益整体表现略有不及,在近期的债市震荡平复后收益虽大幅回升,但近两个季度来看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所差距。与此同时,并非所有三农理财产品表现均欠佳,部分理财机构管理的三农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优异、稳定。
五年以来,按季度复利,三农主题产品累计收益与全国市场公募固收产品累计收益保持同向增长的稳定趋势,但2022年以来三农主题产品收益表现明显弱于全国水平。2023年一季度,三农主题产品的超额平均累计收益率进一步偏离。
2023年一季度,我们将乡村振兴债券和三农专项金融债纳入到研究范围内,并以此合成发行指数反映三农金融支持政策在融资市场内的落实情况。其中,发行指数拆分为发行数量指数、发行利率指数、发行期限指数和发行金额变动指数,以此分别反映三农主题债券每季度发行数量、发行利率、到期期限和募集金额的实际情况。
三农债券发行数量指数以2017年三季度的发行数量为基准,基准指数设定为100,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用于衡量三农相关债券的发行数量;三农债券发行利率指数以2017年三季度的发行债券的平均利率为基准,基准指数设定为100,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衡量发行债券的平均利率水平;三农债券发行期限指数以2017年三季度的发行债券的平均期限为基准,基准指数设定为100,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衡量三农债券的平均期限水平;三农债券发行金额变动指数以2017年三季度的发行债券的平均募集金额为基准,基准指数设定为100,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衡量发行债券的平均募集金额的变化情况。以上四个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发行数量指数,其中
是第i个季度的三农债券发行数量,
是基准季度的三农债券发行数量;发行利率指数
,其中
是第i个季度发行的第j个债券的票面利率;发行期限指数
,其中
是第i个季度第j个债券的发行期限;发行金额变动指数
,其中
是第i个季度第j个债券的总募集资金额。
2023年一季度,三农债券发行数量指数、平均募集金额指数、发行期限指数环比上升,发行利率指数环比下降,三农债券发行系列指数分别为:发行数量指数166.67,环比上升15.38%;平均募集金额指数8.90,环比上升26.73%;发行期限指数47.03,环比上升26.34%;发行利率指数85.79,环比下降2.23%。从发行数量、平均募集金额和发行期限来看,三农相关债券一季度发行量有上升,发行期限指数则反映三农相关债券期限变长,发行金额增加,而发行利率指数则反映三农相关债券利率有所下降。整体来看,三农相关产业主体债券融资意向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募集金额指数持续上升,反映融资热度不断回暖。
2023年一季度,市场上发行的三农主题的净值型产品数量较上一季度显著下降,主要包括:中邮理财发行的“邮银财富惠农·鸿运”系列共计8款理财产品;农银理财发行的乡村振兴惠农系列共计1款产品;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聚多宝·多盈”1款理财产品。
本季度表现较好的产品为成都农商银行发行的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1号(惠农专享)和天府理财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3年期1号(乡村振兴)(简称:3年期1号-乡村振兴)。
选取产品到期日在2023年3月以后,付息周期介于182天-1130天的公募固收类理财产品作为产品对比池,对上述2款优秀产品进行分析。2023年一季度,共筛选出22852款产品构建对比池,在对比过程中,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尽可能全面地对所有产品各方面表现进行定量排序,并将排序作为标准化的依据,最终形成能够代表产品实际表现的可比数值,进而绘制对比雷达图。
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1号(惠农专享)
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1号(惠农专享)是一款投资周期为188天的定开式固收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00%-4.10%(截至最新)。该产品投资周期适中、灵活性相对较强,历史收益可观,在剧烈波动的环境下风险控制能力强,适宜长期持有。
截至2023年一季度,在182天至1130天的固收理财产品当中,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1号(惠农专享)持有期体验位于市场前列,正收益保持能力强,投资性价比高。不同市场环境下,该产品的收益表现均较为稳定,与股市、债市相关性较低,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在22年末的债市剧烈震荡和理财“赎回潮”中,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表现,稳定性较强。
天府理财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3年期1号(乡村振兴)
天府理财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3年期1号(乡村振兴)是一款投资周期为1125天的封闭式固收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的前提下业绩比较基准为5.05%,竞争力较强,具备一定优势。截至2023年一季度,不同市场环境下,该产品的收益表现均较为稳定,在震荡市情形下表现相对优异,与债市股市相关性均较低,受市场波动影响程度较低;产品长期收益能力更佳,持有投资体验竞争力处于市场前列,风险控制能力较好。
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真抓实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2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在工作布局上,重点推进“三个协同”。一是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协同推进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把脱贫群众放在农民增收大格局中统筹考虑,把更多资源力量聚焦配置到产业就业、创业兴业上,多措并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三是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新落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
2023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研究报告《新时代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 报告结合我国发展特征和国外经验,分析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维度和总体目标,构建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指数,指数共包括经济发展、分配调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精神文明6个维度31项指标。从测度结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综合指数从2012年的18.0提高到2020年的33.1,增幅达83.9%。从具体维度看,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分配调节、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突出短板。
报告指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以解决“三大差距”为核心,力争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八个方面取得突破。在城乡视角下,要大力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化,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区域视角下,要建立区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统筹机制,夯实区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产业基础,推进区域农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在群体视角下,要持续优化和扩大易返贫农户转移支付结构和范围,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增加纯农户和兼业农户收入,深化改革激活资源要素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发挥财税金融政策优势保障农户经营性收入。同时,报告还分析了新时代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的五个趋势性特征:乡村产业金融需求呈现规模化、圈链化、多元化、综合化特点;消费金融等存量金融需求逐步升级;绿色金融等增量金融需求加快释放;金融科技发展撬动数字金融需求爆发式增长;兼业农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涌现带动微型金融需求扩张。
报告最后提出,要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从“发展式”金融向“共富式”金融的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共富导向的农村金融供给结构,明确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深化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业态组合,发展多层次、综合化金融服务。要积极创新“共富式”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需求,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好金融科技力量,提升服务效率。要加快形成共富导向的政策协同支撑体系,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财税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完善金融监管考评机制。要以农村制度改革培育良性金融生态,加快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用数字技术加快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推进农村金融立法。
一季度整体来看资金不紧不松,整体保持合理宽裕,合计净回笼资金80亿,资金前松后紧。分月份来看,1月,双节期间,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加大了逆回购和MLF操作量,进行了14天逆回购操作,14天逆回购一般是在跨季年末年初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进行的操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合计净投放资金5780亿,MLF平价扩量续做。有30470亿逆回购到期,央行操作了35460亿,MLF到期7000亿,央行扩量操作了7790亿。
2月,春节后整体资金面稍微紧张,合计净回笼资金1410亿。具体地,到期的逆回购有63930亿,央行操作了60530亿,到期的MLF有3000亿,央行加大操作了4990亿。
3月整体资金面紧张,合计净回笼资金4450亿元。具体地,到期的逆回购有29300亿,央行操作了22040亿,到期的MLF有2000亿,央行操作了4810亿。
一季度资金利率分化,银行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利率大幅走高。一季度,资金利率分化,季末DR001、DR007、R001和R007分别为1.81%、2.39%、2.64%和3.71%,较上季度末分别变动-21.55bp、2.58bp、22.88bp和92bp;利差大幅扩大,一季度末R007-DR007利差1.32%,较上季度末变动89.43BP。从相对水平看,银行间流动性稍微偏紧,从交易规模看,一季度R001和R007平均每日成交量为49834亿元和5703亿元。
一季度,存单发行利率下降后升,总体下行。一季度末1个月、3个月、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为:2.58%、2.55%、2.62%,较上季度末分别变动:-0.38BP、-20.43BP、-30.09BP。
总结来看,一季度整体资金面整体前松中紧后松。3月狭义流动性紧张态势缓解,资金利率中枢回落,资金平稳跨季无虞。流动性由紧转松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开年以来信贷延续强势回暖,消耗大量超储引致银行间流动性水位降低,缺乏中长期稳定资金。MLF增量续作,叠加全面降准25bp落地,补充长期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债总体发行退坡叠加财政支出发力的作用下,财政存款大幅下滑,支撑3月流动性。
展望四月,流动性将呈现中性偏宽态势,流动性担忧逐步缓解。流动性压力主要来自政府债供应以及缴税两方面,主要支撑因素为M0回流,潜在流动性缺口预计在1万亿元左右,狭义流动性压力缓释。
一季度,中债财富综合指数反映的债市价格总体震荡上行。一季度信贷保持高速增长、央行降准、理财负反馈影响减小、流动性宽松,债券迎来反弹。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
利率债方面,一季度到期收益率上升,分位数提高;期限利差先走高后降低,十年期利差收缩明显。绝对估值看,截至一季度末,6M、1Y、3Y、5Y和10Y国债收益率月末分别为2.14%、2.26%、2.53%、2.68%和2.86%,较上月分别变动3bp、11bp、12bp、5bp和1bp。相对估值看,上述到期收益率一季度末算术平均近一年分位数为84.77%,较上季度提高19%。期限利差看,截至一季度,10年期收益率减1年期的利差近一年分位数为7.41%,较上季度末降低了16.46%;五年期到期收益率相对利差近一年分位数为7.82%,较上季度末回落15.23%。
信用债方面,城投债和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均下行,利差缩小。截至一季度末,AAA级城投债到期收益率为3.12%,较上季度末变动-9BP;AA+与A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为0.17%,较上季度末变动-19BP。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3.08%,较上季度变动-6BP;AA+与A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为0.0%,较上季度末变动-12BP。
一季度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缩。截至一季度末,AAA级城投债和国债的信用利差为0.62%,较上季度末变动-15.7BP;AAA级企业债和国债的信用利差为0.58%,较上季度末变动-12.5BP。
总结来看,一季度债券分化,利率债利率走高,但上行幅度较小,信用债利率逐渐下降。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回升方向是确定的,但债券利率并没有持续走高反而重新回落。这轮经济的回升不是地产带动的,而是城投和基建带动的,因此并没有提供地产层面的高息资产。没有高息资产,债券利率自然难以上升。经济回升呈结构分化趋势,基建带头,但消费复苏不够强劲,地产销量回升一般,虽然线下服务业消费较强,但可选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偏弱,刺激消费的核心逻辑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价促销,这会带动通胀下行,预计二季度CPI维持在1%附近,PPI继续是负值。如果通胀偏低,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不高,利率难以上升。
2023一季度,全国范围总共发行了30只三农相关债券,发行数量较去年四季度增加了4只,其中地方政府债券9只,数量最多。总发行金额380.79亿元,较四季度增加了46.23%,发行金额大幅提升;平均发行利率3.40%,较四季度下降了8bp,发行收益率有所下降;平均发行期限4.08年,较四季度平均期限延长了26.34%,发行期限逐渐延长。
上海清算所乡村振兴债券指数以募集资金用途聚焦“三农”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公开募集债券为样本券,跟踪其价格走势,可作为投资乡村振兴概念债券的业绩比较基准和投资标的。债券品种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发行符合财政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委和机构具体要求,募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的债券,不包括资产支持证券及资产支持票据。指数基日是2021年3月31日,基点是100,指数代码SCH00906.SCH。
截止到2023年3月30日,上海清算所乡村振兴债券指数收于108.92,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了1.19%,指数总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反映出三农相关债券的价格平稳上行。
市场行情方面,一季度整体上涨,先涨后跌再涨。整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份双节临近,市场流动性宽松,疫情放开后经济复苏,开始炒作复苏线,A股走出了一波小牛市,三个指数齐涨;第二阶段2月份到3月中旬,A股分化,上证指数在中字头、数字经济产业链带动下震荡上行,而创业板也连续下跌,由于新能源、光伏等赛道出现持续性下跌。同时海外通胀压力仍然很大,美联储2、3月连续两次加息,欧洲央行也进行了一次加息,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持续发酵;第三阶段,三月下旬,海外风险事件逐渐化解,加息落地,央行降准,数字经济相关行业持续上涨,带动A股三大指数反弹。
从指数的市盈率滚动三年分位数看,一季度主板股票指数的估值上升,创业板估值下降。一季度末,上证综指、深证成分、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近三年滚动市盈率分位数分别为43.90%、19.20%、2.06%、26.89%和23.59%。
一季度行业涨跌幅方面,多数行业上涨。其中计算机、传媒和通信涨幅最大,而房地产、商贸零售和银行跌幅最大。统计的31个行业中,7个行业涨幅在10%以上,涨幅前三分别为计算机、传媒、通信,涨幅分别为:36.79%、34.24%、29.51%;6个行业下跌,其中跌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商贸零售、银行,跌幅分别为:6.11%、5.11%、2.70%。
展望二季度,伴随业绩窗口期的到来,TMT行业有望成为全年配置的主线。在二十大报告利好政策和ChatGPT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双核驱动下,半导体、软件开发、计算机等TMT行业有望成为全年主线;业绩可能超预期的部分消费板块,也会有一定的机会。
申万一级行业农林牧渔行业,指数代码801010.SI,基点为1000点,基日为1999年12月30日。截止2023年一季度,共有100只成分股,较去年四季度增加了1只。其中日常消费成分股有82只,占比89.43%,权重最大。前10大成分股中,有多只养殖和农业相关的股票。牧原股份占比16.88%,占比最大。一季度,新纳入播恩集团,权重0.10%。
从申万一级分类之中的农林牧渔行业板块股票价格指数来看,2023年一季度,农林牧渔行业板块指数震荡上行,一季度板块指数总体上行1.86%。1月至2月初,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前后,刺激下,农林牧渔指数快速上行,2月中下旬到3月中旬在股市震荡期间,农林牧渔指数震荡下行,3月中下旬之后板块指数开始回升。和沪深300指数相比,本季度的回报率低于沪深300指数,近一年、近三年回报率也落后沪深300指数,但长期的近五年、近十年回报率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农林牧渔板块作为防守板块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好情况下,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从成分股一季度的表现来看,上涨的股票占多数,涨幅前三的成分股为:万辰生物、新五丰、播恩集团;跌幅前三的成分股为:绿康生化、佳沃食品、正邦科技。
从申万一级分类之中的农林牧渔行业板块整体PB水平来看,2023年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PB平均水平为3.15。对比近三年来的情况,2020年至2023年间,其PB走势与价格走势一致,2020年9月以前快速上升,后开始下跌,目前一季度的PB估值稍微有所上升,但估值仍然较便宜。
附录一:三农理财指数构成产品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