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成都农商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摘 要
受大环境影响,2022年一季度,“三农”指数有所下行,环比下降19.94点,反映出一季度“三农”主题理财产品获利水平有所降低;
四年以来,按季度来看,“三农”主题产品收益有50%的时间位于全国市场固收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水平之上,业绩表现整体上看较全国市场固收类产品更好;
一季度,市场上发行的“三农”主题的净值型产品包括成都农商行发行的“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3号(惠农专享)”和“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4号(惠农专享)”;中邮理财发行的“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2年第2期”和“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2年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等7款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发行的“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65期(乡村振兴专享)”和“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61期(乡村振兴专享)”;光大理财、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其他5款理财产品;
一季度,监管与市场对于三农领域重视程度仍然较强。2022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十个战略导向,并明确了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重要目标;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牢牢守住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提出具体工作举措;截至2月末,成都农商银行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27.51亿元,作为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成都农商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全局,将春耕备耕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
从三农相关债券及股票的表现情况来看,2018年四季度以来,“三农”主题相关债券发行量、发行主题数量和计划发行总规模开始明显增加,反映出聚焦“三农”问题的金融产品发行热度空前增加;从申万一级分类之中的农林牧渔行业板块股票价格指数来看,对比近三年来的情况,价格指数走势呈现年初均有所上升,后续震荡下降的趋势,波动较为明显。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行业板块股票价格在年初有小幅短暂上升趋势,2月后呈现明显下行趋势。
“三农”指数底层数据来源于普益标准银行理财数据库。精选2018年以来理财市场“三农”主题相关产品共67款,基于其披露及返表累计净值、分红数据构成“三农”指数。每一期指数在合成时,将剔除当期到期产品,并同时加入当期新发产品,再根据所有入选“三农”主题产品净值的季度变动情况所反映的收益水平,经处理加工后形成最终的“三农”指数。
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取得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保障不断提高,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村建设缺乏资金等问题仍然存在,而利用好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可以对解决此类问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服务“三农”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开展。银行理财业务在此阶段聚焦“三农”问题,推出为农民群体量身打造的专属理财产品,有利于改善农民单一来源的收入结构,降低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强农民群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背景下,成都农商行联手普益标准适时推出银行理财“三农”指数,旨在以直观方式反映“三农”主题净值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三农”指数由经筛选得到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披露净值数据合成,披露净值数据主要来源但不限于银行官网、银行APP、中国理财网。
为体现“三农”指数的代表性,构成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是与“三农”主题相关的产品。每一季度,对构成指数的理财产品进行筛选,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净值数据将纳入指数的合成计算:
(1)当季度及上一季度总共披露不少于2条净值数据,且截至季度末产品存续时间超过45天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2)非结构型、非QDII的净值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且其名称中带有乡村振兴、扶贫、惠农或富农等主题的产品。
每一季度,剔除已到期或是披露不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并将满足上述要求的新产品加入产品池中。
在筛选出构成指数的产品池后,进一步的,根据产品池中所有产品披露的累计净值计算其区间年化收益。计算逻辑如下:
(1)对于当季度披露净值数据不少于2条的产品,根据最前端的净值数据和最末端的净值数据计算得到区间年化收益率;如果当季度披露净值数据仅有一条,那么前向取到上一季度的最后一条净值,并计算得到区间年化收益率;如以上步骤条件均不满足,不再将该产品纳入计算。区间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nnual_yield代表区间年化收益率,Net_value_last代表最末端净值数据,Net_value_first代表最前端净值数据,lens代表最前端净值数据和最末端净值数据相隔的区间天数。
(2)根据上一步骤得到产品池内每个符合要求的产品区间年化收益率,以季度为单位计算当期区间年化收益率平均值;得到平均值后,以2018年1月作为基期,每季度计算当季指数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ndex代表各期区间年化收益率计算得来的三农指数,n代表当期纳入计算的产品数量。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净值化转型,打破刚兑之后,净值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产品的收益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愈发重要,业绩表现的收益和波动情况逐渐受到投资者关注。“三农”指数旨在以直观的方式反映当前理财市场上,“三农”主题的净值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动的整体情况。根据“三农”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对不同时间段内“三农”主题理财产品的收益进行衡量,在“三农”指数处于上升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获利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三农”指数处于震荡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收益不稳定,当前投资获利水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三农”指数处于下降的趋势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农”主题理财产品整体上在该阶段收益处于下行区间,需谨慎进行投资。
2018年三季度以前,“三农”指数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后保持平稳;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三农”指数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0年四季度后至年初,“三农”指数逐渐回升至2018年初水平,反映出“三农”主题理财产品获利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但2022年一季度以来,三农指数跌势明显,较前一季度下降19.94点。
从“三农”主题理财产品季度累计年化收益率可以观察到,2020年二季度以来截至2021年三季度,“三农”主题理财产品季度累计年化收益低于4%,但2021年4季度有一定幅度上升,季度累计年化收益达到4.45%,收益能力提升。但2022年一季度,“三农”主题理财产品季度累计年化收益明显下降,较前一季度下降83BP。2022年一季度,全国市场固收类公募理财产品季度累计年化收益率为3.75%,中邮理财、成都农商银行、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多款“三农”主题理财产品季度累计年化收益率超过全国市场固收类公募产品的季度累计年化收益率,具体涉及产品为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3号(惠农专享)阳光紫尊享62期(乡村振兴)、天府理财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3年期1号(乡村振兴)(简称:3年期1号-乡村振兴)、阳光紫尊享53期(乡村振兴)、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2号(惠农专享)、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1号(惠农专享)、中邮理财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1年第4期、中邮理财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1年第3期、农银理财"农银进取"(乡村振兴)第1期私募封闭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乐惠·稳盈"(惠农专属)2021年第4期封闭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珑"(惠农专享)2020年第1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
四年以来,按季度来看,“三农”主题产品收益约50%的时间位于全国市场固收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水平之上,业绩表现整体上看较全国市场固收类产品更好。
此外,“三农”主题产品2018年一季度以来的平均累计收益率在70%以上的时间高于全国市场公募类固收理财产品,且该趋势具有一定的延续性,2022年一季度“三农”主题产品的超额平均累计收益率保持为正,说明“三农”主题产品的累计收益表现仍优于全国市场固收类产品。
2022年一季度,市场上发行的“三农”主题的净值型产品包括:成都农商行发行的“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3号(惠农专享)”和“天府理财定期开放净值型理财产品半年期-14号(惠农专享)”;中邮理财发行的“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2年第2期”和“邮银财富惠农·鸿运封闭式2022年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等7款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发行的“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65期(乡村振兴专享)”和“建信理财嘉鑫固收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61期(乡村振兴专享)”;光大理财、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其他5款理财产品。
本季度表现较好的产品为“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珑"2021年第6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和“农银理财"农银安心·两年开放"(惠农专享)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从收益来看,"农银安心·灵珑"2021年第6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的中长期收益表现优于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珑"(惠农专享)2020年第2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
"农银安心·灵珑"2021年第6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
农银理财发行的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珑"2021年第6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是一款投资期限为1143天的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60%。该产品收益可观,投资资产信用风险较小,但证券投资分散程度较差,大类资产配置较为集中在固收板块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板块。
根据2021年四季度的持仓数据,占比最大的是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信托受益权-水电十局。债券的主要类型有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和永续债。其中,持有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和永续债票面利率较高,或是本产品保持较高收益率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持有的债券和同业存单所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商务服务行业和金融领域,投资领域较窄。
从持仓债券及其发行主体信用评级上看,本产品信用风险较低。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渤海银行等机构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信用等级较高;持有债券当中,21工商银行永续债01、19工商银行永续债和21中国银行永续债01主体评级也是AAA,由此可见本产品所投资的债券及主体信誉较好。考虑其主要持仓为银行永续债,仍然存在当银行经营情况不乐观情形下续期、减记等风险,同时在2020年5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市场对永续债的股债认定、投资期限划分等方面存在担忧,也对银行理财的配置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类资产分布方面,本产品前十大资产总持仓占比为76.48%,单个证券投资的分散性较差,最大持仓证券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信托受益类-水电十局,持仓最大占比为47.71%;债券投资占为45.730%,同业存单投资占比达3.21%,大类资产配置板块较为集中,以非标债权和债券投资为主。
总体来看,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珑"2021年第6期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乡村振兴惠农)信用风险较小,但行业投资分散程度较低,大类资产配置较为集中在固收板块和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板块。
农银理财"农银安心·两年开放"(惠农专享)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农银理财"农银安心·两年开放"(惠农专享)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一款投资期限为730天的半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05%。该产品收益可观,投资资产信用风险较小,但证券投资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和固收类债券。
从持仓资产来看,占比最大的是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信托贷款-中铁建大桥局。其中持有20日照港PPN002和G20八Y1票面利率较高,或是本产品保持较高收益率水平的重要原因;持有债券投资领域主要包括非银金融、建筑装饰和交通运输等与基建关联度较高的顺周期实体产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从持仓债券及其发行主体信用评级上看,本产品信用风险较低。其中20BOEY3、G20八Y1和20川华西MTN002的债项评级均在AA+以上,由此可见该理财所投资产品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大类资产分布方面,本产品前十大资产总持仓占比为85.94%,投资集中度较高,最大持仓大类资产为债券,投资占比43.5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为42.43%,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占比达14.07%,大类资产配置板块较为集中,以非标债权和债券投资为主。
总体来看,农银理财"农银安心·两年开放"(惠农专享)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信用风险较小,但所投资产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固收类债券和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务院于2022年02月1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十个战略导向,并明确了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重要目标,并根据远景目标安排了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七方面发展任务,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4月6日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围绕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牢牢守住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从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保险功能作用、强化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其中,《通知》提出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努力完成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和加强监管考核引领。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事业,需要来自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通知》的发布有利于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服务农村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月末,成都农商银行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27.51亿元。作为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成都农商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全局,将春耕备耕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主要从三方面助力春耕:
一是支持政策“实”“惠”并重,聚焦信贷支持,1-2月新投放支农再贷款1562笔共计3.88亿元,全力保障春耕备耕信贷供给;在聚焦政策优惠方面,成都农商行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工具,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此外成都农商银行通过提高授信额度、适当放宽展期等方式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二是支持领域“广”“深”结合,从围绕耕地、种子、生产资料和乡村服务等多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支持行动“早”“快”兼顾,提前布局多种关系民生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做到政策靠前发力,同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针对春耕备耕信贷需求,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有效提升贷款支持效率。
2月28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中国平安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项目首站落地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这是继2018年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三村工程以来,中国平安助力乡村振兴的再升级和新举措。
截至2021年底,中国平安三村工程已累计为全国各地提供了418.5亿的产业帮扶资金。为支持韶关特色经济发展,平安银行响应集团“三下乡”号召,为东阳光、中金岭南等当地农业企业提供信贷额度支持超20亿元,并开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联合共建,依托“综合金融+科技”服务优势,激活致富新动能。为更好地响应集团“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号召,更好地服务、让利于韶关当地小微客户,平安银行“新微贷”产品同步开发,在韶关地区开启业务试点,进一步为当地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支持,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滴灌”,解决当地小微客户资金融通需求。同时,此次金融“下乡”,平安银行还为当地提供含三项优免服务的乡村振兴借记卡,并联合平安产险、平安健康等专业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一年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年期无限次线上问诊服务。
从本季度资产配置关键要素出发,分析现阶段投资必要性。
3月,DR001、DR007、DR014月平均水平分别为1.94%、2.09%、2.19%,DR001利率较上月回落4BP,同时DR014利率较上月上行;规模加权平均利率为2.08%,整体较上月有所上行,月交易量增加约27.13万亿元,资金面偏紧。
从货币供给端来看,3月,央行维持MLF与逆回购中标利率与上月持平,放量平价续作MLF,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共实现净回笼流动性2300亿元。关键货币资金价格整体围绕央行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波动,并于月底走高。央行综合考虑1-2月国民经济恢复超预期,3月并未调整MLF与逆回购中标利率,LPR也与上月持平,令市场降息预期落空。但3月PMI已跌至荣枯线以下,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央行于3月末持续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预计二季度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货币需求端,3月票据市场企稳,利率维持震荡,贴现发生额创历史新高。3月票据利率总体呈现震荡状态,上旬维持2月的走弱状态,中旬信贷数据不及预期,银行收票需求有所释放,下旬企业融资需求边际修复,票据利率持续上行,月末季节性补规模激增仍带来利率小幅回落;单月票据发生规模创历史新高,承兑发生额达到2.66万亿,贴现发生额也达到1.9万亿,日均衡量的发生规模也环比改善,3月票据贴现或仍支撑表内新增信贷规模。
展望后市,预计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加码,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箭在弦上,二季度或降准降息;财政政策强调加快地方政府债发行,有望继续带动融资需求回升。后续可密切关注疫情形势、俄乌冲突、国际油价、通胀数据与金融数据、基建与地产等重要变量。
3月,中债财富综合指数反映的债市价格水平震荡上行。分市场来看,3月利率债收益率相对稳定,信用债方面,中短期票据和城投债二级市场到期收益率均上行。
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2022年一季度国债先抑后扬。年初货币政策延续去年末宽松基调,继2021年12月降准后,2022年1月中旬央行先后下调MLF、OMO和LPR利率,十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下破2.7%;春节后,房地产销售政策放松,多地下调房贷首付利率或比例,叠加1月金融数据明显走强,令宽信用预期升温,债市开始回调;3月上旬股市大跌导致基金抛债换回流动性,加剧债市波动,十年国债收益率一度向上突破2.85%,3月15日MLF降息落空叠加当日公布的1-2月经济数好于预期,稳增长和宽信用预期再度增强;3月下旬,国内疫情快速扩散,深圳、上海等地陆续采取封锁措施,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预期反复,但金融委和国常会均未释放货币全面宽松信号,债市陷入纠结,十年国债收益率在2.8%附近窄幅震荡。相比2021年四季度,2022年一季度国债收益率中枢震荡下行,十年国债主要在2.75%-2.85%区间内波动。
信用债方面,从到期收益率来看,3月份不同期限与评级的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均上行,从信用利差来看,短端以被动收窄为主,中长端多数走阔。1Y期除AA品种外信用利差均被动收窄;3Y和5Y信用利差以走阔为主,其中3Y走阔幅度大于5Y。3月,在货币和财政双宽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收益率普遍上行,企业债信用利差普遍收窄。后续来看,稳经济增长、稳房地产以及央行降准等因素预计会对债券融资有一定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城投企业债券发行将稳中有增。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疫情继续影响实体经济,部分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需要关注高负债主体的信用风险。未来主体信用级别下调数量或将增加,部分中低等级主体可能会信用恶化甚至违约。
对比不同期限、信用等级的国债和企业债利差月均值情况,近年以来,A级企业债和AAA级企业债利差呈现走阔的趋势,且在2021年第四季度达到高点,3月,A级企业债和AAA级企业债利差表现平稳,反映经济环境波动趋缓;AAA级企业债和国债利差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反映出“稳增长”政策导向下投资者对于现阶段高等级债券要求的风险投资回报期望下降,3月,利差走阔明显,但仍保持在近年来的低位;与此同时,不同期限债券利差则呈现相似的变动趋势,反映投资者中长期投资逻辑较为一致,预期未来经济延续趋势发展的确定性较大。
总结来看,3月债券市场收益率普遍上行,信用利差涨跌互现,企业债信用利差稍有收窄,国债-企业债信用利差全面走阔。
展望后市,当前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率先落地,未来一段时间有望迎来国债供给增加、财政发力、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宽信用效果逐步显现的市场环境,在现阶段债市供需水平之上,债市利率短期内趋于下行,但中长期或将扭转下行趋势,同时信用利差或存在阶段性走扩的可能。在“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2022年政府部门财政支出或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撑经济增长,而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变化在经济复苏的顺周期带动下有望实现增长。此外,预计美联储在通胀压力下将进一步加速收紧货币政策,5月或加息50BP;而国内疫情反弹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预期普遍升温。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货币政策方向相背离,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持续收窄,并于4月12日出现倒挂,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可能阶段性承压,境外机构减持人民币债券的趋势短期或将延续。在此背景下,预计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加码,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箭在弦上,二季度或降准降息;财政政策强调加快地方政府债发行,有望继续带动融资需求回升。
2019年以来,公开市场披露数据显示,农林牧渔行业内与“三农”主题相关企业发行债券情况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四季度开始,“三农”主题相关债券发行量、发行主题数量和计划发行总规模开始明显增加,反映出聚焦“三农”问题的金融产品发行热度空前增加。
发行债券种类方面,“三农”主题相关债券大多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PPN等,久期较短。其中,“乡村振兴”相关主题多为四川省和江苏省等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以及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票据;“扶贫”相关主题多为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方国有企业发行扶贫专项公司债券和票据等。
剔除可转债后,“三农”主题相关债券发行时票息均较高,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非公开发行专项公司债券。从变化趋势上看,2018年以来,期限在1年以内和3年以上债券票息存在降低的趋势。
2022年一季度,分省份来看,四川省内发行“三农”主题相关债券数量最多,多为四川省政府及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债券及票据,江苏省、重庆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发行“三农”主题相关债券数量居于前列。
从近年来上证A股、深证A股、创业板指、沪深300等指数反映的国内股票市场ROE水平来看,除2018年末至2019年初期间市场整体ROE水平发生较大程度下降以外,其余时段较为稳定;2021年前三季度,市场ROE水平持续上升;2021年四季度,市场ROE水平呈现小幅下降趋势;2022年一季度以来表现较为平稳,市场估值水平整体来看有所下降,或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市场行情方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受益于国内颇见成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复工复产得以稳步推进,对比来看,疫情对股市冲击相对较弱;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下,2020年上半年至2021年初股市行情稳中向好;2021年新冠疫情反复,国内实体经济有所下行,同时货币政策有所收紧,股票市场整体上行趋缓;2022年,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股票市场呈现大幅回调趋势,行情走弱。
行业板块方面,从横截面各板块市净率和ROE水平来看,2022年一季度,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和医药生物等板块ROE水平较高,投资获取收益能力较强;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和农林牧渔等板块估值水平较高,ROE水平较低,目前投资收益性价比较低。
综上来看,结合市场行情和估值水平,包括港股在内的国内股市估值水平或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但创业板、深证A股估值反映的成长性较高的板块股票目前估值水平较高,在2022年一季度呈现震荡下行趋势,结合ROE来看现阶段投资性价比较低;2022年3月各版块的估值水平均相对较低,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后市或迎来结构性机会。
从行业板块上看,通信、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和家用电器等板块近期与四年期间历史估值水平相比较低,或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公用事业、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和钢铁等板块近期与四年期间历史估值水平相比较高。综上来看,结合各行业ROE水平,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房地产、银行等板块在本阶段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2022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方面看,受地缘政治因素、新管病毒持续变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压力”,但在“稳增长”政策以及人民银行等机构出台的23条举措等政策引导下,后续国内经济有望稳步复苏。展望后市,预计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加码,货币政策宽松趋势不改,流动性仍将维持宽松状态。
社会融资方面,3月社融同比增加4817亿元,政府债券、表外融资发力明显,信贷有所修复。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非标压降成果显现,房地产融资和城投融资严监管在近期出现宽松信号。1-2月财政发力新基建,民生类和基建类的指数明显反弹,同时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政府部门主导投资开始发力。此外对于绿色工具、小微企业等方面发展的融资政策支持也将继续保持,实体经济杠杆率中枢或将合理上移,社融规模有望提升。
股票市场方面,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因素,全球流动性进一步紧缩,A股市场在一季度呈现大幅回调,震荡下行趋势,多指数呈现大幅回落态势。行业方面,房地产板块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回调后逆势上涨,煤炭、综合和银行行业指数出现小幅回暖,其他行业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电子、国防军工、汽车、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等行业跌幅居前。随着政策显效和经济复苏,“稳增长”政策背景下的消费、基建、农产品以及有色金属等板块或有一定的投资机会。此外,猪肉价格处于筑底阶段,随着猪周期的到来,养殖板块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行情。
从申万一级分类之中的农林牧渔行业板块股票价格指数来看,对比近三年来的情况,2019年至2021年,价格指数走势呈现年初均有所上升,后续震荡下降的趋势,波动较为明显。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行业板块股票价格在年初有小幅短暂上升趋势,2月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从申万一级分类之中的农林牧渔行业板块整体PB水平来看,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PB平均水平为3.29,横向来看,农林牧渔板块四季度估值较其他板块相比处于中间偏上水平;纵向来看,农林牧渔板块一季度估值在2018年至2022年3月末区间之中处于中间偏下水平。对比近三年来的情况,2019年至2021年间,其PB走势呈现年初上升,后续下降的趋势,且其走势与板块价格指数走势相似。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行业板块整体PB水平呈现先小幅上升,后明显下降趋势。
从ROE水平上看,农林牧渔板块公司ROE水平在2020年年中至2021年年中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四季度则降至2018年以来的较低水平。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公司ROE维持低位水平,行业盈利能力较之前有所减弱,估值位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受养殖周期下行影响,农林牧渔行业盈利能力及盈利预期下降,2021年在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居前,盈利能力下降明显。2022年一季度估值位于近年来较低水平,但与其他行业对比及从行业属性来看,估值位于合理区间。2022年3月末,猪周期投资处于爆发前夕,根据历史规律,随着猪周期的筑底结束以及季节性消费行情的到来,农林牧渔板块或将迎来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