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一、指数总览

2022年5月29日当周,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指数,为82.58点,较5月22日当周环比下跌1.17点,环比降低1.40%,较基期周下降17.42点,下降17.42%。

1

2022年5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5.75点,环比上升0.51点,环比涨幅0.49%,指数较基期月上升5.75点,增长5.75%;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5.85点,环比上升0.63点,环比增长0.59%,指数较基期月上升5.85点,增长5.85%。

2

二、理财市场表现

1.现金管理类产品

全国精选60现金管理产品周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仍旧低位运行

2022年5月29日,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2.70%,较5月22日当周均值环比下降4BP,较基期周均值下滑57BP。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逐步规范底层资产投资运作,产品投资范围有所收窄,转向集中投资货币市场工具,产品收益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具体5月份,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类产品周均七日年化收益持续保持低位运行,月末周均值和月初周均值均为2.70%。

3

公开市场方面,5月公开市场到期压力不大,整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基本以等量续作为主。具体来看,截至5月29日,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18期7天逆回购投放(共1800亿元)以及1期MLF投放(1000亿元),操作利率均未发生变化。结合到期量量来,总体表现为净回笼100亿元。

从货币市场利率看,5月以来,资金面维持宽松,整体资金利率水平较4月进一步下行。在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下,流动性分层也保持在较低水平,无论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或是非银机构在5月的流动性压力都不大。截至5月29日,R007-DR007的均值为11.52BP,较4月的均值13.13BP小幅下降。

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展示

4

2.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

全国精选60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延续上涨态势

5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5.75点,环比上升0.51点,环比涨幅0.49%,指数较基期月上升5.75点,增长5.75%,延续上涨态势。

5

债券市场方面,5月份,短、中期国债和短、中期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均保持下行。具体来看,5月31日,6个月和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1.73%和1.93%,较4月底分别环比下降14.78BP和18.57BP;6个月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2.05%,较4月底环比下降22.98BP,1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2.35%,较4月底环比上升12.30BP。

6

部分中低风险6个月投资周期产品收益展示

7

注:产品近3月、近6月年化收益率根据产品净值日累计净值测算,可能与银行机构披露收益存有一定差异

3.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

全国精选60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有所上升

5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5.85点,环比上升0.63点,环比增长0.59%,指数较基期月上升5.85点,增长5.85%,指数有所上升。

8

长期限债券市场方面,中债国债和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5月31日,2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20%和2.74%,较4月末分别环比下降11.40BP9.24BP;2年和10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2.60%和3.57%,较4月底分别环比下降14.46BP和17.94BP。

9

部分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收益展示

10

注:产品近3月、近6月年化收益率根据产品净值日累计净值测算,可能与银行机构披露收益存有一定差异

三、理财应该怎么买

1.理财产品购买须知

在稳增长压力日趋加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短期内继续维持宽松状态。5月以来资金面一致较为充裕,资金利率处于低位。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隔夜大致为1.4%,7D大约为1.7%左右,同业存单利率继续下行至2.33%,较同期限MLF利率低52BP,带动短端利率也下行幅度较大。从广义流动性来看,4月社融增速降幅较大,显示目前融资需求较弱。尤其是贷款同比增速从11.4%下降至10.9%,显示目前信用扩张也受到疫情较大冲击。

6月流动性展望:进入6月,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相对克制,地方债发行力度明显加大,不排除月中缴税或政府债缴款会加剧资金面波动。财政收支方面,预计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发力。财政收支将向市场投放部分资金,但考虑到政府债融资情况,预计6月政府存款仍将增加约2000亿元,较历史同期扩大了流动性缺口;央行操作方面,取向宽松但力度受限。“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目标下,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取向,但政策力度较为受限,原因主要在于海外加息周期的阻力,以及国内通胀上行的压力。预计后续将更倾向于结构性政策,实施针对性更强、阻力更小的各类创新工具;外汇占款相较于政府债融资或财政收支等因素影响较弱,预计6月变化幅度也不会超过300亿元;因此,6月流动性缺口较大,虽然财政支出可以补充部分流动性,但由于支出往往集中于月末最后几天,因此月中缴税或政府债缴款仍会加剧资金面波动。

四、理财全知道

中小银行收到通知:今年控制理财业务规模

5月24日消息,多家银行表示,近期监管机构下发相关通知,在理财业务方面,要求中小银行今年控制理财业务规模。

“该通知并非单独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指导,通知包括很多内容,理财只是其中一部分。”华东地区一家城商行业务人士透露,监管部门确实对于银行理财业务有要求控制规模的指导,不过并未有具体压降指标的要求。

“监管部门还力促银行理财转型彻底,尽量以理财公司的组织形式开展理财业务。”业内专家表示。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21年年报称,部分中小银行不再发行理财产品,而是通过产品代销业务继续参与理财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超市”,逐渐成为理财产品代销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转型为代销业务的中小银行,往往需要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方面有一定优势,而这一优势并非所有中小银行都具备。

但令一些中小银行感到振奋的是,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报透露,要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并提出要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建设各展所长、有机合作、同生共存的生态体系。

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述实际上为地方性银行设立理财公司开了一个口子,地方性银行可以通过区域内银行联合、与外资机构联合发起设立理财公司。从长远来看,设立理财公司,有利于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和银行理财业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中信银行正在申请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行

5月17日消息,中信银行对外透露称,正在申请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试点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信银理财已获批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试点资格,具体产品已在报批中。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兴业银行也曾对外称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业务准备已基本完成。据悉,具体到业务层面上,商业银行主要围绕账户准备、产品准备、销售支持、技术支撑、投资者教育五个方面做好支持与准备。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人应当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两个账户:一个是在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信息记录、查询和服务等;另一个是在银行开立或者指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缴费、购买产品、归集收益等。

机构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制给银行带来机会。业内人士指出,个人养老金需要在银行开立资金账号,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机会,特别是全国性银行,资管产品线丰富的银行具备明显优势。

此外,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金融机构各具优势,共同满足客户差异化养老金需求。其中,银行的优势主要在于账户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

近日,银保监会在近期市场运行情况通气会上透露,相关部门正会同央行研究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业务试点工作。据悉,特定养老储蓄业务兼顾普惠性和养老性,产品期限比较长、收益稳定、本息有保障,可满足低风险偏好居民的养老需求。初步考虑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

附录:

附录1:现金管理产品收益指数计算方式:

1

2是t周现金管理产品收益指数;

3是t周第i款理财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周均值;

4是基准周(t0)第i款理财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周均值;

5t周构建现金管理收益指数的产品数量。

7

其中,Ri为最近第i个自然日(包括计算当日)的每万份理财产品份额已实现收益。

附录2:非现金管理产品综合指数计算方式:

8

9是t月理财产品综合指数;

10是t月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

11是基准月(t0)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

12是t月与基准月标准时间间隔(30天的整数倍);

13是t月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与基准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的日期间隔;

14是t月构建综合指数的理财产品数量。

附录3:全国精选60款产品

本报告编制指数所取产品,是选取面向全国销售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财产品:一是选取多家理财机构发行的产品,尽可能体现所选类型产品的行业特点;二是充分考虑产品信披的时效性和信披质量,筛选净值披露规范、披露频率较高的产品,以便保证编制指数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11-1
11-2
12-1
12-2
12-3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