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方式,其可以促进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支持相关领域发展为主旨的绿色金融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绿色金融的起源,概念提出和功能意义三个方面来探索和研究绿色金融。
一、 绿色金融的国际起源
绿色金融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经济体,1974年,联邦德国以“生态银行”命名成立了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1991年,波兰也设立了环保银行,重点支持促进环保项目。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荷兰银行等几家知名银行召开会议,提出了关于企业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基本原则;2003年,花旗银行等10家国际性银行共同创立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投资项目时要综合考虑该项目对环境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工具推动环境保护及社会协调发展,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
二、 绿色金融的发展演进
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段黄金经济增长时期,但是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没有节制的使用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生产经营引起了欧美公众的抗议,由公众运动将绿色保护的价值取向带进普罗大众的视野,这样便会影响到公众的消费选择,有的消费者更偏好于绿色产品,这样环境要素就从公众运动渗透到人们的消费领域。当然,企业出于对利益的需求,会随之加大提供绿色产品。也随着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投资者也认识到环境绩效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绩效,环境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金融风险,在这一阶段,绿色低碳的概念开始逐渐融入包括金融在内的经济部门的发展当中。
虽然国际市场绿色金融发展的比较早,但是近几年中国的绿色金融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2016年中国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绿色金融概念给出官方界定: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三、 绿色金融的功能意义
绿色金融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具体来看,绿色金融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意义。
绿色金融能够形成资金导向。金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资本并用于投资,所以绿色金融主要通过汇集资金和引导资金流向那些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形成发展绿色产业所必需的绿色金融资本,有效地降低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筹集资金的成本,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绿色金融的资产定价能够形成挤出效应。绿色金融通过降低绿色投融资成本,从而降低绿色产业发展的成本,间接提高了污染项目的成本,从而起到抑制污染性投资的目的。由于自然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使自然资源产生负的外部性,借助于金融交易的资产定价功能,金融市场可以使得负外部性内部化,使得资源价格中包含环境成本。资源价格的上升迫使要素生产率低下,环境成本高的企业的部分第一、第二产业缩减规模,退出市场。
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产业整合。在国家大力要求节能减排的情况之下,高污染、高消费的企业发展受到阻碍,而积极采用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的绿色产业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发展良好,绿色产业整合可以有效的打破行业、地区和国别的限制,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各项资源流向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绿色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着力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想要调整和优化产品供给的结构,必须优化要素的供给结构。通过绿色金融产品,资本要素源源不断注入到环保节能减排的行业。通过绿色金融市场,资源要素的供给不断向高效率、低污染的行业倾斜。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