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7期专栏】银行精准营销利器之客户标签体系

分享:

随着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围绕用户体验提升的精细化运营理念已经成为各家银行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而精细化运营离不开完整的用户标签体系,过去的银行标签往往是围绕用户的业务价值(包含客户AUM值、产品特有情况、账户信息、人口学信息、交易行为等)去构建的,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社会及银行业务的发展,增加了生命周期状态(包含拉新阶段、激活阶段、跃迁阶段、活跃阶段、沉默阶段、流失召回阶段等)及用户场景需求类标签(包含“存、贷、花”对应的投资理财、融资借款、潜在的金融需求等)。打造银行客户标签体系成为提升银行营销能力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用户画像  标签体系  精准营销  维度

一、 标签体系及其相关概念的浅述

标签体系的本质是体现差异化的过程,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标签化分类和整合。

标签是对某一类特定群体或对象的某项特征进行抽象分类和概括,其具备可分类性。简单说即用户信息标签化。如对于“银行客户”,我们可以将其“男”“女”这类特征进行抽象概括,“性别”即是一个标签。

用户画像由某一特定群体或对象的多项特征构成,其结果通常是对特征的具体描述。我们也可理解为用户画像是由多个标签组合而成。如某一银行客户的用户画像为:“男”“白领”“90后”“银行app活跃用户”“偏好银行理财产品”“近期买房”等,这一系列的特征构成了此用户的用户画像,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此用户为众多标签的集合体。

标签体系,或者称之为标签系统是由标签和用户画像进行系统的整合而成,具体来说即是把差异化的客户,打上标准化的标签,并对标签进行梳理聚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二、 标签体系助力银行精准营销之精细化运营

通过标签体系,可以精确、有效地连接用户和内容用户和场景甚至用户和功能,从而实现吸引潜在客户、提高用户活跃度、提升营销触达、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营销成本,最终实现客户经营深度和价值创造的提升,这同时是贯穿到产品设计到拉新促活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设计多元化。银行产品的设计离不开用户、需求、场景这三大元素,所以在做产品的过程,我们应通过已知的用户标签体系,来确定不同标签下存在的不同需求,从而尽可能的设计出能解决对应人群需求痛点的产品。如对于买房刚需群体的贷款需求设计出的信贷产品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即是在信用评估、贷款周期、利率水平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小微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信息、缺信用的情况下,同样要对其产品作出相应的调整。

广告投放渠道精准化。在做用户增长的过程中,外部广告投放必不可少,如何对潜在的客户进行拉新就需要对客群进行标签化处理。在选择广告投放平台时,有了用户标签体系我们就能精准的进行广告投放,如地铁的乘坐群体以年轻的上班族为主,那么在广告内容选择上需要偏年轻化、个性化。

推送及服务个性化。在用户精准画像和标签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服务及推送,拆解客户使用过程中的细小环节,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自然而巧妙地融入进去,从而实现智能高效转化潜在消费需求。如根据客户使用手机端app的情况,在其多次查看一款理财产品后,可以推送一条特殊化的信息告知此款理财产品相关的基础信息、申购截止期等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营销,以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随时、随地、随人、随需。

三、 银行标签体系的维度及其代表性标签

银行标签体系的维度

银行标签体系的维度是在找出一些通用标签的前提下,再根据银行实际场景和需求得出的。具体标签维度如下:

1620783831(1)

代表性标签

高潜客户。“高潜客户”是指基于客户标签信息,从存量客户中识别和判断出具有高潜力的客户,即通过客户的基本属性类标签、用户兴趣偏好类标签、用户价值类标签等,从侧面间接判断客户的潜在资产实力。例如,银行可以通过有房一族、有车一族、高端通信、出国金融、高端商场客户标识、高端健身标识、高端商旅标识、工艺收藏标识、高端医疗标识、他行贵宾客户、大额转账、大额消费、信用卡额度等标签,有效找到高潜力价值客户线索,从而指导一线业务人员“有的放矢”地开发和释放客户业务潜力。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