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民生信托多次“踩雷”,暴露了其在风险把控环节的“缺位”,同时信托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行业监管不管趋严、监管政策持续出台,推动信托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2020年,强监管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进一步加速了信托行业的转型调整。本文通过对民生信托产品逾期事件进行剖析,从宏观环境、行业变化、企业内控等方面总结民生信托产品逾期的根本原因。
一、 2020年民生信托接连“踩雷”
2020年3月,上市公司新华联多只债券逾期。新华联的债务危机于2019年底开始爆发。当时新华联旗下财务公司因与中南出版财务公司3亿元同业拆借款出现逾期,被诉至公堂,该诉讼随后又触发了新华联与民生信托借款协议下的还款条款,导致民生信托申请对新华联控股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及财产进行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目前,由于司法拍卖流拍,民生信托不得不接手新华联持有的亚太财险17.3%股权用于抵债,成为第二大股东,但亚太财险本身就是“泛海系”旗下控股子公司。
2020年5月16日,民生信托有一个6个亿的信托计划还有一个月到期,按要求,民生信托要对融资方武汉金凰所质押的黄金开箱检测,5月22日,民生信托收到检测结果:黄金是假的,主要成分为铜合金。民生信托涉及融资额41亿元。2020年年中,民生信托公开称已协调资金兑付了第一批到期的涉事信托项目。
2020年9月10日,中建五局发布《关于不法分子盗用我司子公司名义伪造合同发行信托产品的免责声明》表示,近期,发现两份盗用中建五局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名义、虚构交易事实、私刻三公司印章和天津华航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型材买卖合同》,而民生信托以上述虚假合同作为资产包发行了“至信1095号”产品。民生信托被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资产和私刻的中建五局下属子公司公章骗取信托融资资金合计1.848亿元,而该涉事信托也已第一时间提前结束并兑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生信托逾期项目还有至信516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681号中集车辆IPO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828号铂首商业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二、 受暴雷事件影响民生信托产品募集能力减弱
2020年1季度,民生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和单只产品成立规模均同比有所增加,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然而在2020年,民生信托多次踩雷致产品逾期、资产处置困难、风控薄弱等问题频现。
2021年1季度民生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为163,同比下降79.7%;同期,信托产品平均募集规模0.29亿元,同比下降35.%。究其原因,其一: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同比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单只产品成立规模同比下降,说明信托公司转型不断深化,正在摆脱对于单体规模过大的传统业务的依赖;其二:民生信托遭遇多次逾期事件,对公司信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020年,民生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跌破8%,更是在2020年4季度下降到了7.09%。信托产品收益率不断下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二是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在整体信托产品中的占比逐渐降低,推动信托产品整体收益率下行;三是资金信托新规推出后,非标产品越来越少,而非标产品是信托产品高收益的重要抓手。2020年1季度,民生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明显回升,其原因在于产品成立规模不持续下降。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相对非主动管理类的收益率有一定优势,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而民生信托的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在九成左右。民生信托加速布局非标转标,加强标准化产品投入,标品信托产品比重大幅增加。标品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的明显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产品整体的平均预期收益率。
在“萝卜章”与“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在项目成立前没有做出全面、专业的尽职调查,未能识别项目风险,导致最终项目回款无法覆盖本金 、信托产品逾期兑付。“至信1095号”产品交易结构过于复杂,层层嵌套,嵌套的层数越多,对投资者越不利。非标信托确实存在“不透明”的地方,这也是监管鼓励非标转标的原因,希望能加强信息公开,以达到卖者尽调、买者自负的效果。
信托公司过去普遍以资产为导向,大力拓展非标债权业务,并在“隐形刚兑”的条件下以较高收益率吸引客户。然而随着行业逻辑逐渐转变,非标业务受限、刚兑被逐步打破、私募属性定位明确,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限制信托公司的客户范围、改变信托公司客户属性。未来, 信托公司应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源。
三、 信托行业面临多层次叠加问题,倒逼行业加速转型
(一) 民生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不仅在于公司在内控环节的缺位,也在于层层嵌套下的信托产品带来的风险,同时说明了在严监管背景下对于非标债权资产标准化的转型要求。
(二) 面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球危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信托行业在“两压一降”的监管主基调下,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业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无论是严监管下的被动选择还是寻求主动破局,“转型”已成为信托公司发展的必然。
(三) 单体规模过大的传统业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 行业逻辑逐渐转变,非标业务受限、刚兑被逐步打破、私募属性定位明确。这些因素都将规范未来信托行业的发展方向。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