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券型基金的分类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处于飞速发展中。尽管债券型基金所占市场份额不如货币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但由于其主要投资标的——债券具有固定收益的特征,且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高于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短期回购、央行票据等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标的的年化利率,因此一般来讲,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均介于货币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之间。所以,无论对于欲分散风险的机构投资者,还是追求资产稳健增值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债券型基金都是理想的投资对象。债券的种类繁多,因而债券型基金的类别并不是单一的。 按照发行主体,债券可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按照本金的偿还方式,债券可分为子弹型债券和摊销型债券;按照是否可转换,可分为可转债和不可转债。根据2014年8月8日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在此基础上,国内基金评级机构对债券型基金进一步做出细分。
综合表1中晨星和招商证券对于债券型基金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出,两者均按照是否投资权益类资产和可转债,将债券型基金分为纯债型基金和非纯债型基金。在这样的分类基础上,再依照投资标的期限,将纯债型基金分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同时将可转债占比较高的基金从非纯债型基金中分离出来,得到可转债基金,剩余的基金即为同时投资于债券(含可转债)和股票、且不满足纯债型基金和可转债基金分类标准的复合债券型基金。如此一来,通过对基金持仓的统计分析,按照投资标的的类别、期限和占比,就得到了对债券型基金的分类。
不过,上述分类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众所周知,基金按照管理方式可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管理型基金,两者的评价方法截然不同,债券型基金也是如此。事实上,市场上存续的债券型指数基金约有80只,这些基金无一例外都选取了债券指数作为跟踪标的。因此,在进行前述分类步骤之前,可先按照是否有跟踪标的将债券型基金分为主动债券型基金和债券型指数基金,然后按照基金的持仓对主动债券型基金进行分类。
二、如何构建债券型基金评价体系
若欲筛选债券型基金以进行投资,依靠单一的指标(如基金净值涨跌幅)可能效果不佳,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基金评价体系,以正确评估基金的综合表现。评价体系应包括基金分类、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选取与测试等。
(一)基金分类
依照前文中的基金分类方法,债券型基金可被分为债券型指数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可转债基金和复合债券型基金。前四类基金的投资标的特征比较类似,无需再分类。而复合债券型基金同时投资于股票和债券,股票类资产占比的高低会对基金的收益和收益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按照股票类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对复合债券型基金进一步分类,如股票类资产占比小于或等于10%的为普通复合债券型基金基金,股票类资产占比介于10%至20%之间的为增强复合债券型基金。
(二)评价对象
由于基金评价基于基金的历史数据,并根据其在同类基金中的相对排名得出评价结果,因此评价对象的选取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评价周期和同类基金的数量。常见的评价周期一般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所以需要将处于建仓期或成立不久的基金暂时放在一边,转而评价成立时间大于三年的基金;此外,同类基金的数量如果过少,则评价结果的解释能力会受到削弱,所以需要设置一个最少的同类基金数量,目前大部分基金评级机构将该值设置为10只。
(三)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的基金评级机构均采用了星级或等级的方式来描述评价结果。以晨星为例,其评价方法大体为:
· 对基金分类;
· 计算基金的月度收益率;
· 基于月度收益率,计算基金的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MRAR);
· 根据风险调整后收益,对不同类别下的基金分别进行评级,并映射到1至5星;
· 星级的映射规则:前10%被评为5星,接下来22.5%被评为4星,中间35%被评为3星,随后22.5%被评为2星,最后10%被评为1星。
星级能有效区分具有不同综合表现的基金,不过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收益或波动率可能是唯一的筛选标准,因此,除了星级评价,也可提供单一指标的排名,如收益率、标准差等。
(四)评价指标选取与测试
关于债券型基金的评价,晨星主要依据其自创的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来完成,该指标和传统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考虑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是如何结合的,只要基金的收益率波动越频繁或波动幅度越大,该指标的值就越低,以此达到惩罚风险的目的。晨星的评价模型的确能将具有不同波动率的基金区分开,从而筛选出收益较平稳的基金。不过这样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否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别的债券型基金还有待商榷。
一般而言,对于债券型基金,需对主动债券型基金和债券型指数基金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主动债券型基金的常用评价维度有收益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证券选择能力,而债券型指数基金的常用评价维度有收益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
收益获取方面,可选用最简单的复权净值增长率,也可选用经典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如夏普比率、詹森阿尔法、信息比率、特雷诺比率等。
风险控制方面,可选用最常用的收益率标准差,也可选用最大回撤率、下行标准差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债券型指数基金,跟踪误差是评价其风险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
证券选择方面,需要先从常用的证券选择模型中确定一种,如T-M模型、H-M模型或C-L模型,然后通过回归的方式计算出证券选择系数,以此进行评价。
在初步确定指标池后,下一步要做的是初步设置各指标占总得分的权重。而指标及其权重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才能最终确定,测试的方法可以是回溯性的也可以是预测性的。回溯性的方法主要测试基金的星级或总得分与其历史收益、风险等是否有较强的相关性;而预测性的方法主要测试基金的星级或总得分预测未来业绩表现的准确度。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指标更换或权重调整,再次测试,直至获得理想的评价模型效果为止。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