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养老理财产品较同业表现更优异
随着老龄化时代来临,银行纷纷布局养老金融。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0年共有20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154只养老理财产品,产品数量较去年有小幅上涨。从产品类型来看,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主打“稳健、保值”。
股份制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表现不俗,收益表现高于其他类型银行。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0年,4家股份制银行共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共18只,较上一年整体发行数量上涨10只;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94%,较2019年下跌16BP,但仍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
注:2020年发行了养老理财产品的理财子公司母行为城商行和国有行,故不影响上述结论
从产品净值走势来看,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净值走势较为平稳,回撤控制良好。由于养老理财的目标客群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因此养老理财多投资期限较长、风险较低的债券类资产,通过“固收+”策略,在积累“安全垫”的基础上,参与大类资产市场博取一定的弹性收益;并通过多样化估值、分散化投资、适当控制单一资产种类占比进行差异化投资等多种手段控制回撤,保证产品较为平稳的净值走势。从目前股份制银行披露的养老理财产品净值来看,如果拉长持有期限,几乎都能获得一定正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二、股份行及其理财子着力探索特色化养老理财产品
目前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产品封闭期限较长,较同期发行的普通理财产品差异和优势都并不明显。针对这些现象,股份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创设上进行积极有益探索,力争更好地服务于中老年客户这一特殊细分客群。
在养老理财产品线创设上,有股份制银行借鉴海外成熟资管机构经验,积极进行布局尝试。如浦发银行打造的“两位一体”的养老产品系列,即面向已老人群的养老功能型产品系列和面向未老人群的养老目标型产品系列,涵盖低风险固定收益类、目标风险(TEF)类及目标日期(TDF)类三大产品类型。
在单只产品设计上,针对养老理财产品期限长的问题,有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做出了特色化设计,加大了产品的灵活性设置。如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养老1号”,采用五年期封闭式管理,但产品成立满两年后,每年将向投资者返还25%的份额,满足投资者支付生活费用、医养费用、旅游费用等日常开销的需求,从而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下的短期流动性安排”。
未来,养老理财产品需更进一步诠释“养老”理念。自去年开始,监管信号已透露出要规范养老金融发展,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今年三月,监管窗口指导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名称中不得含有“养老”二字,若发行含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需获得监管部门许可。此举在于推动养老金融改革和发展,为日后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做准备。未来,随着我国以个人养老金制度为中心的第三支柱建设开始起步,银行理财无论在产品定位还是产品设计方面,仍需进一步诠释“养老”理念,才能走出特色化、差异化道路,赢得投资者和市场。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