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期专栏】互联网公司入局金融行业前景

分享:

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市场参与方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一场由传统金融服务商和新兴金融服务商相互竞合的“好戏”正在上演。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逐渐被电子商务所颠覆,大规模的线上交易导致了在线支付、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互联网公司开始加速金融布局。在历经野蛮生长后,“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渐走向平稳成熟,或为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一、互联网企业金融牌照现状分析

基于各类公开信息,本文整理了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苏宁金服、度小满及字节跳动6家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牌照布局情况,目前上述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银行、基金销售、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

6家企业均获得了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保险销售或保险经纪牌照,而拿到银行、消费金融、基金销售、证券牌照的难度较大。

银行牌照中,除了京东金融和字节跳动外,其他4家企业目前均已获得;对于消费金融牌照,仅有苏宁和度小满两家拥有该类牌照。实际上,蚂蚁、京东金融、度小满等都在积极争取这一牌照,但新批消费金融公司的速度已经大为放缓。证券牌照方面,目前包括腾讯、苏宁、阿里和字节跳动均通过持股或控股的形式获得该牌照。对于基金销售牌照,除了字节跳动外,另外5家企业均持有该牌照

1

1.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牌照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的“敲门砖”。几乎所有流量巨头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以支付为金融战略布局的切入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和移动终端,连接银行端支付结算系统,进行支付结算及相关业务。

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支付两类。从各家企业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来看,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中支付场景和持牌入场时间是关键。典型的是基于消费支付场景的支付宝和基于社交支付场景的财付通,二者在该领域的布局时间早,由于客户的消费惯性和粘性,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

2

2.融资类牌照:小额网贷牌照与消费金融

小额网贷和消费金融牌照虽然都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但由于场景和资金的具体用途的不同,二者所服务的对象和业务内容都有所区别。

小额网贷主要包括了现金贷和白条贷两种模式,其中又以现金贷为主。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大量“暴雷”风波后,相关监管文件对小额信贷业务在跨区展业、注册资本、杠杆比例等核心问题上进行了规范,网络小贷受到进一步约束,互联网企业开始寻求从消费金融牌照上突破资本金约束。

消费金融业务一定程度上是支付业务的延展,该业务的关键在于账单场景业务模式。一般而言支付业务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账单基础在此基础上,各家企业通过丰富产品形式、利用数据画像等方式来加快业务发展。目前,消费金融牌照放批速度减缓,未获得该牌照的企业,未来可能会从入股民营银行上寻求突破口,以此增加核心竞争力。

3.资产管理类牌照:保险牌照、基金销售牌照、证券牌照及银行牌照

从目前互联网企业参与的资产管理类牌照来看,获取难度最大的是银行牌照和证券牌照,获取牌照的方式主要是参股。目前互联网企业获取该类型牌照主要展现出以下特色:

一是跨境展业趋势明显。阿里、腾讯、京东等金融巨头已在香港金融业开启布局,阿里巴巴已布局云锋金融、蚂蚁银行、Alipay HK等,且参股了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腾讯已布局富融银行、富途证券、微信支付(香港)、微蓝保险等,同时也参股了中金公司;京东布局了Livi Bank和京东咨询,通过券商牌照和虚拟银行牌照等参与跨境资管业务。此外腾讯参股的富途证券同时也拥有美国证券经纪牌照。

二是通过战略协同资源。以证券牌照为例,互联网企业入股证券公司首要目的在于间接获取证券经营牌照,而证券公司则希望通过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分析来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个性的服务,实现财富管理转型。如阿里巴巴入股华泰证券后,盈利能力表现突出,营运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改善,长期偿债能力保持稳定,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更为自身带来了进入证券行业的机遇,强化了在互联网股票板块中的优势,也使得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势头更进一步。

三是金融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是基于互联网科技的企业,在融合科技和金融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目前互联网巨头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科技与技术的输出,商业模式的重心也逐渐从自营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除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式围绕客户进行产品渗透外,开放式金融平台逐渐成为互联网大企业发展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方向。阿里的蚂蚁金融科技、百度的磐石平台等,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体系,依托于科技提供风控、业务流程、系统构架等全方位的金融科技服务。

二、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就目前互联网公司所持有的金融牌照来看,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下图所示

3

可以看到,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其盈利模式主要是构建在服务设计基础之上的。而服务本身又是基于客户的,深入使用场景,建立以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中独特之处。无论是基于消费场景而延展开来的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投资理财,还是基于流通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等,不同的服务定位产品开发,带来了不同的利润点和利润源

此外,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利润杠杆。技术的投入可以有力撬动原有的盈利支点,从而加速流量的变现过程,推动盈利模式向更高级演化。以互联网券商为例,大数据等科技的运用可以提高客户画像的精准程度,提高引流的效率;云计算为结算交易系统提供了弹性伸缩的特性,提高了系统支撑性。

最后,在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服务差异化竞争是关键。互联网金融服务应更加注重客户的个性化配置,建立差异化、大规模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这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实现盈利的重要环节。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