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期专栏】“日光基”频出,“追星式”购买基金存隐患

分享:

一、1月份公募基金市场“日光基”频出

2021年1月,“基金”频上热搜,“百亿爆款”和“一日售罄”成为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关键词。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2021年1月市场共发行公募基金167只(A/C类份额合并计算),其中已成立的产品84只,总成立规模4302亿份。根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有29只基金出现一日售罄的“日光基”单日内认购金额超过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基金公司只能采取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规模控制。在已公布配售比的基金当中,比例最低的仅为6.25%,为易方达基金公司发行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150亿元,但因其销售异常火热,仅在一天时间内认购规模就达到了2398.58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基金认购规模最大记录。其中售比低于50%的基金共有7只。在所有167只已发行基金当中,认购金额超过50亿元的有23只,超过100亿元的18只。

1

二、偏股混合类基金为主力,头部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明显

分基金类别来看,1月份新发行的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是主力,募集规模3509亿元,占比达81.6%;股票型基金次之,募集规模635.2亿元,占比14.8%。债券型和另类投资类占比均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混合型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占绝大多数,在96只混合型基金中有65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达到了2669亿元。且29只“日光基”中有27只为混合类基金,两只为债券型基金27只混合类基金中有24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去年收益率高于其他类型产品,再加上管部门大力倡导权益类基金,因此这两类基金在当前市场延续去年的火热态势。

2

从发行主体来看,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推出5款“日光基”,按照基金份额配售比例测算,投资者认购金额达到了688亿元,认购规模排名所有基金的第三;而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单款基金认购金额达到了2398.58亿元,成为1月份当之无愧的“王者”,该公司共有2只“日光基”,总认购金额达2547亿元。总的来看,1月份基金市场上较活跃的主要是实力较强的头部基金公司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在29只“日光基”中,有27款均来自于基金管理规模排名前50的基金管理公司(排名截至2021年2月1日),仅有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名71位)和中信建投(排名85位)两家公司排名50开外具体分析这些产品可以发现,这些爆款基金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包括银华基金基金的李晓星,前海开源的曲扬,工银瑞信的袁芳,易方达的冯波等人。这些基金经理往往拥有亮眼的过往业绩,例如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曲扬,他从2013年开始管理基金,在任职期间的最佳基金回报达到376.45%,且其所管理的基金绝大多数业绩表现抢眼在其管理的31只基金中,仅有两只任期回报为负值,其他基金均表现良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尾部基金公司表现则只能用“惨淡”二字形容,截至2021年1月底,共有70家基金公司发行了基金,另外近1半的基金公司还未“开张”。

三、“追星式”购买基金需谨慎

1月份发行的公募基金来看,市场整体延续去年的火热状态,随着基金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爆款基金频现;偏股混合类基金延续2020年的势头,热度不减,成为市场上的“主力军”;明星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对新发基金的影响较大,他们推出的产品成为基民们“热捧”的对象但尾部基金表现则较为“惨淡”。

从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基金公司实力和明星基金经理对新发基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或许与当前90后“基民”占据市场主力有关。对于90后来说,买基金就像追星一样,“追星式”购买基金的方式表现在他们喜欢追大V或网红主播“带货”,喜欢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这种投资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基民”甚至对基金的基础概念都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基金投资的风险。他们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和研究,投资决策并非基于对基金产品、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历史业绩的研究,仅仅是盲目跟风买热点,盲目追涨杀跌,甚至将基金作为短线投资。在频繁交易过程中,不仅损失了交易成本,也容易导致被“套牢”的尴尬局面。因此需提高这部分“基民”对市场整体的认知,提高风险控制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主动投资,不被“割韭菜”。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