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汉口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市场综述:
华中地区银行理财收益小幅上升,净值转型持续推进
价格指数
华中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上升1BP至3.56%;其中,河南省银行理财收益上升5BP至3.59%;湖北省银行理财收益上升5BP至3.58%;湖南省银行理财收益上升 2BP至3.60%,江西省银行理财收益上升2BP至3.55%。
从价格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42点至85.35点。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05点至91.40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54点至76.27点。
发行指数
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9.82点至67.92点。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上升4.29个百分点至56.91%;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滑4.57个百分点至18.39%;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0.28个百分点至24.70%。
从各省发行量来看,河南省发行量为2875款,环比上升437款;湖南省发行量为2957款,环比上升467款;湖北省发行量为2730款,环比上升443款;江西省发行量为2768款,环比上升580款。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700款,环比上升525款。分省份来看,江西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077款,环比上升470款;湖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0749款,环比上升408款;河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0274款,环比上升369款;湖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958款,环比上升350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华中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4.50点,环比上升2.16点,同比上升13.10点。分省份来看,江西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5.01点,环比上升1.45点,同比上升17.08点;湖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5.48点,环比上升1.97,同比上升11.96点;河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1.49点,环比上升2.58点,同比上升14.52点;湖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1.24点,环比上升2.53点,同比上升13.39点。
净值产品业绩基准指数
本月,华中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环比上升3.31点至81.21点。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为4.61%,环比上升19BP;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4.18%,环比上升30BP;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6.31%,环比下滑26BP;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2.83%,与上期持平。
2021年1月指数变动趋势
风险提示及投资者建议
信用债危机在监管指导下得到缓解,加之国内经济继续回暖,恢复态势持续显现,华中地区理财收益依然稳健,投资者可予以关注。
1. 华中地区银行理财收益延续上行趋势,环比上涨1BP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对各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华中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率环比上升1BP至3.56%
12月央行累计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5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3500亿元,MLF操作9500亿元;因有8400亿元逆回购、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以及6000亿元MLF到期;当月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流动性3200亿元。12月资金利率整体较11月明显下行,月内隔夜利率盘中最低时跌破0.4%,接近利率下限0.35%;同业存单利率也在向MLF利率靠拢,债市迎来了阶段性修复。今年年末央行流动性净投放虽仍不及过往两年,但积极程度超乎市场预期,央行对资金面的积极呵护一方面符合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保持银行间流动性“不缺不溢”的表述,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银行结构性负债压力;另一方面还是对信用事件冲击的应对,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充裕,理财价格指数和平均收益涨跌不一。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42点至85.35点;理财收益方面,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率环比上升1BP至3.56%。考虑到目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保持充裕,且12月末市场利率大幅下降,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受到央行的积极呵护,预计2021年虽然1月可能出现季节性流动性紧张的时间段,但央行仍会精准投放MLF和OMO进行对冲,流动性整体保持紧平衡,不会简单收紧,当然也很难有明显放松,DR007将继续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存单利率则会贴近MLF利率波动,预计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持续回升可能性不大。
封闭式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与价格指数涨跌不一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收益水平来看,本月华中地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上升5BP至3.82%;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2BP至3.19%。
从价格指数来看,华中地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05点至91.40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54点至76.27点。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价格指数和收益持续上升,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价格指数和收益下跌幅度均有所收窄,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和产品收益变动趋同。
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67至81.23,跌幅较上月收窄
本月华中地区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67点至81.23,跌幅较上月收窄。
汉口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延续下降,整体收益水平低于华中地区
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平均收益上升1BP至3.56%,汉口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27BP至2.90%。
两者均呈现涨跌不一趋势,华中地区理财平均收益呈现上升趋势,汉口银行理财收益呈现下滑趋势且收益水平低于华中地区。
2.华中地区四省份银行理财收益均延续小幅上升,涨幅相近
本月,华中地区四省份银行理财收益均延续上一月的上升趋势,且华中地区整体理财收益也呈现上行趋势,两者变动趋势相似。
具体来看各省份理财收益情况,河南省理财收益均环比上升5BP,至3.59%;江西省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上升2BP,至3.55%;湖南省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上升2BP,至3.60%;湖北省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上升5BP,至3.58%。
各省份银行理财收益均所有上升,涨幅幅度相近,投资华中地区银行理财产品仍具有很好的对抗通胀的收益效应。
12月猪价和菜价均由跌转涨,叠加油价调升,预计CPI同比或上升至0%附近。年底食品价格及服务项目或将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而有所回暖。预计12月PPI将持续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食品、能源价格的拖累效应逐步减弱。随着CPI所带来影响的减弱,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PPI 有望在年底加速改善。
一方面,12月份一年期国债和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均较11月份有所回升,带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回升;另一方面,在市场流动性上,季节性因素叠加元旦假期放假前居民现金需求增加,加之国内不搞急转弯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来看,市场流动性短期无忧。投资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产品仍能获得较大的实际收益。
3.华中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发行指数延续上涨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各地区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从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各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9.82点至67.92点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8820款,环比上升961款;华中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3284款,环比上升475款。
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8.56点至78.50,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9.82点至67.92点。
华中地区发行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上涨,产品发行热度回升,但相比较于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略低,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有待于提升。
华中地区封闭式发行和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上升,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发行占比下降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上升4.29个百分点至56.91 %;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滑4.57个百分点至18.39%;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0.28个百分点至24.70%。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连续三个月上涨,且发行占比超50%,为理财产品发行的主要类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有所下降,占比降至20%以下;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延续三个月的上行趋势。
湖南保持华中地区发行首位
本月,河南省发行量环比上升437款,至2875款;湖南省发行量环比上升467款,至2957款,反超河南省占据华中地区发行首位;湖北省发行量环比上升443款,至2730款;江西省发行量环比上升580款,至2768款。
从各省份发行量占比来看,本月河南省发行量占比为87.55%,环比上升0.76个百分点;湖南省发行量占比为90.04%,环比上升1.40个百分点;湖北省发行量占比为83.13%,环比上升1.71个百分点;江西省发行量占比为84.29%,环比上升6.40个百分点。
华中地区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均上升
本月,华中地区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2670款,环比上升415款;城商行发行量为553款,环比上升52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61款,环比上升8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华中地区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81.30%,环比上升1.02个百分点;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16.84%,环比下滑1.00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1.86%,环比下滑0.03个百分点。
本月,华中地区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均实现上涨,全国性银行发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净值转型程度指数延续上升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地区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分省份和分银行类型两个角度出发,对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华中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上升2.16点至34.50点
本月,华中地区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700款,环比上升525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华中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4.50点,环比上升2.16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3.10点。
结合近期银行的态度来看,2020年是典型的权益市场丰收年。而权益市场的丰收,对于转型中的银行理财而言,也是一大有利条件,为银行理财的标准化投资、权益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这一年,部分银行资管或者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在权益产品和权益投资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临近年末,市场流动性将面临季节性紧张的局面,短端收益率整体易上难下,引导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上升。
华中地区各省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均有所上升
本月,江西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077款,环比上升470款;湖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0749款,环比上升408款;河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0274款,环比上升369款;湖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958款,环比上升350款。
从各省银行理财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江西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5.01点,环比上升1.45点,同比上升17.08点;湖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5.48点,环比上升1.97,同比上升11.96点;河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1.49点,环比上升2.58点,同比上升14.52点;湖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1.24点,环比上升2.53点,同比上升13.39点。
从变动情况来看,各省份净值产品存续量均有所增加,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各类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净值转型程度均有增加
本月,华中地区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687款,环比上升251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532款,环比上升215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481款,环比上升59款。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华中地区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1.10点,环比上升2.38点,同比上升12.85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7.26,环比上升2.09点,同比上升12.11;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2.86点,环比上升4.82点,同比上升23.68点。
整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均有明显提升。全国性银行与区域性银行相比在客户基础、人员配置、系统支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较快,净值转型程度指数大幅领先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本月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上升明显。
5. 华中地区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走势及分析
2020年12月,华中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环比上升3.31点至81.21点。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为4.61%,环比上升19BP,较基期(2018年5月)下滑106BP;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4.18%,环比上升30BP,较基期下滑93BP; 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6.31%,环比下滑26BP;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2.83%,与上期持平,较基期下滑105BP。
本月华中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与上期持平,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产品业绩基准小幅下降。
6. 银行理财子公司销售规范出炉
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净值产品1181款,占比51.96%,环比上升2.63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发行569款,占比25.03%,环比下滑3.77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293款,占比12.89%,环比下滑0.51个百分点;国有控股银行发行230款,占比10.12%,环比上升1.6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24家机构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其中19家机构理财子公司已开业,包括6家国有控股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合资机构。其中民生银行12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其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同意民生银行出资50亿元人民币筹建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在股份行里,只剩下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未踏入理财子行列。
此外,银保监于2020年12月25日会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主动顺应理财产品销售中法律关系新变化,充分借鉴同类资管机构产品销售的监管规定,并根据银行理财子公司特点进行了适当调整,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行为提出多维度要求。包括明晰了理财产品销售的概念,界定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范围,厘清产品发行方和销售方责任,明确销售机构风险管控责任,强化理财产品销售流程管理,全方位加强销售人员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要求全面登记代理销售合作协议、销售结算资金的交易情况等信息。整体而言,《办法》明确了理财产品销售诸多环节中的原则和操作性问题,较好地平衡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与理财产品代销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在若干方面大大提高了监管要求,为商业理财子公司的健康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