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打破刚性兑付、去除通道业务、禁止资金池运营,资产管理业务迎来了重要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财富管理业务带来深刻影响。在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数字经济腾飞等巨大变革之下,我国财富管理业务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就此拉开序幕。
一、“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科技赋能财富管理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中国居民财富快速积累,财富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快速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也是其拓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步入深水区,科创板、创业板的设立带来了新的活力,资本市场边界进一步拓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去除通道业务、禁止资金池运营,资管产品净值化进程稳步推进,财富管理市场逐步迈向统一监管时代。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金融与科技相融合的理念也开始被逐渐运用到实践领域,金融科技逐渐成熟。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将金融科技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框架下,提出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的发展目标。从外因上看,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即是监管层引导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所要达到的目标,点明了未来的监管政策导向,对金融机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出了具体要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财富管理+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财富管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金融机构围绕客户需求,以其专业能力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从内因上看,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投资者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多元化,传统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已然不能充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要,市场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在传统的框架下开展业务,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客源的流失和业绩的下降,这一现状促使我国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转型,逐步将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业务相融合。
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来看,促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都是金融机构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质量、扩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的必要前提,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又是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财富管理产业链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发展,新兴科技开始深入财富管理的各环节中,与业务流程层层紧扣,逐渐完成前端营销、中端投研和后端管理的全面覆盖,为财富管理带来新动能。
在众多金融机构开展的科技赋能财富管理的实践之中,智能投顾的发展深刻体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是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案例。随着中低净值客群、线上投资客群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低成本、个性化的投顾服务需求增加,传统高成本、低效率的投顾服务已难以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智能投顾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自动化、个性化的投顾服务,又可提升投顾服务的效率、精准度、覆盖面与客户体验。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与业务实践融合的深度、创新信息技术发展的高度将对传统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重构财富管理行业生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并与传统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在金融机构的战略布局之中乃是重中之重。
二、金融科技能力指标要点:以点概面,全方位深度刻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规划》,监管层面对于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惠民服务能力、优化企业信贷融资服务、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等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分别构建相关指标进行考察,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财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财富管理行业,在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方面,主要考察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线上+线下”服务的协同整合程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三点进行考察:(1)构建线上金融产品服务的丰富完善程度、线下资源配套布局协同程度等相关指标;(2)构建衡量线上渠道、自助设备、实体网点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3)衡量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等接入第三方合作深度的量化指标。
在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方面,主要考察的内容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利用效率和拓展深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点进行考察:(1)构建衡量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分析客户金融需求的质量、效率的相关指标;(2)构建衡量机器学习、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智能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相关指标;(3)衡量是否有使用敏捷开发、灰度发布、开发运维一体化等方法提升创新研发质量与效率;(4)金融服务产品是否达到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要求,是否持续跟踪客户需求、改善客户体验、优化营销效率。
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方面,主要考察的内容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影像识别等技术在营销体系和服务流程建设方面的应用程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点进行考察:(1)构建衡量传统实体网点向营销型、体验型智慧网点转型发展占比的相关指标;(2)构建衡量通过金融科技缩减业务办理时间、提升网点营业效率的指标;(3)考察跨行业资源在建设多渠道身份核验方面的利用率,和客户身份识别效率;(4)衡量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对客户集聚效应的影响,是否有通过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资源高度复用、灵活调度和有效供给,考察是否通过构建跨层级、跨区域的自动化、智能化业务处理中心来提升金融服务运营效率。
三、构建金融科技评价体系:助力财富管理业务腾飞
构建财富管理的科技评价体系,目的在于更为清晰地刻画金融科技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便于金融机构更加深入的理解金融科技为传统财富管理业务带来的变革和活力,有助于其从传统业务的痛点出发,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提高客户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