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期专栏】从收益变化看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发展趋势

分享:

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是在资管新规转型过渡期内异军突起的产品类型,由于其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波动小的特点,成为银行在净值化转型初期承接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重要工具,2019年末管理规模一度达到4.5万亿左右。

在产品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监管规定也随即出台。2019年12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现金管理新规”)出台,对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范围、集中度、流动性、杠杆管控、估值核算和认购赎回等方面做出了规范和约束,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与公募基金拉入统一监管轨道。“整改期”的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面临政策红利收缩、收益下滑等难题,更需银行提升理财产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一、现金管理类理财近期收益表现平稳回落,优势缩小

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收益平稳回落。2020年11月,银行净值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月度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80%,较去年同期环比下降52BP,特别是3月以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月度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呈现显著下滑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2季度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和各类债券到期收益率下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金管理新规之后,一部分按照新规整改的产品不得再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低信用等级产品,且面临产品久期的严格约束,因而其收益下行压力较大。

1

与货币基金的收益差逐步缩小。现金管理新规使得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杠杆和久期等方面完全与货币基金监管一致,曾经依托信用下沉、非标投资策略和拉长久期博取更高收益的策略均无法实施,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逐月向货币基金“看齐”,二者的利差从2020年5月的154BP大幅收缩至11月的52BP。

城市商业银行总体收益水平较高。从不同类型银行的收益水平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始终保持领先;大型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相对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整体来看,各类银行机构的产品收益水平均呈下滑态势。

2

二、现金管理类理财发展趋势行稳致远,守正出奇

现金管理型理财仍具发展价值。虽然现金管理类理财的整体收益率不断下降,与货币基金在收益方面的优势不断缩小,但在转型过渡期内,将现金管理型产品作为重要的基础类产品供给仍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从产品端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产品收益波动较小,能充分发挥银行在流动性管理和固收投资方面的优势;从销售端来看,银行面对的主要客群对于低风险产品的需求较大,收益敏感性相对偏低,高流动性、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仍将成为转型过渡期内受低风险客户欢迎的产品类型。

守正务实,提升投资与管理精细化水平。虽然目前现金管理新规的正式稿还未下发,但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的方向预计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此,商业银行还需静下心来,在投资端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对央票、同业存单、利率债等短久期货币市场工具的投资和交易能力,研究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升投资收益;在运营管理方面提升自动化水平,完善快速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功能,增强产品竞争力。

出奇制胜,积极探索现金管理产品的创新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现金管理类理财和客户基础不断积累,银行可充分利用这一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现金管理类理财与客户生活场景深度结合的创新方向。例如,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以及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支付机构的优势,积极探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消费支付等功能,通过与本行APP内容相结合,构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场景化+消费支付”综合服务模式,以增加客户粘性,保持产品占有率等。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