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12月11日,上证指数涨幅9.74%,深证成指上涨29.95%,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分别上涨19.36%和17.88%。相比之下,公募基金业绩要好于主流指数,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普通权益型基金,相比其他类型基金有一定收益上的优势,显示出公募基金在选股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此情况下,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应当何去何从,引人深思。
一、近期基金市场规模概览
2020年第四季度,基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十月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7682只,其中,权益型基金占比超过17%。12月11日,在基金市场中继40.9%的混合型基金占比,权益型基金占比16.8%,净资产规模达2194亿元人民币,排名基金市场规模第二,发展节节攀升,势不可挡。
二、权益型基金规模为何大增?
在多重驱动下,权益型基金规模大增,呈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总体来看,今年A股市场呈现牛市赚钱效应,基金经理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随市而行”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权重;且当下接近年关,公募会把主动权益基金作为年底冲规模的重要抓手,综合以上因素,该类基金的整体规模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对权益型基金的热衷也会引导投资者偏好由收益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向收益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发生转变,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也促使资金纷纷投入权益类基金市场。
此外,受监管政策的影响,今年证监会对于债券基金申报的新规,发完一个才上报一个,使得各家公司手里的债基新基金数量骤减,债基对规模的贡献锐减也反向推动了权益型基金规模大增现象的形成。
三、对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1、投资者偏好的双向影响
权益型基金规模受投资者偏好影响的同时,市场产品变化也会反作用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促使其手中资金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向高收益产品流入。这种双向作用,不仅反映出我国投资者偏好的转变以及发行机构伴随投资者偏好转变而做出的适时调整,更加反映了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2、产品形态的审“市”度势
权益型基金的高歌猛进对于发行机构,对于占金融市场最大体量的银行机构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这一市场趋势下,及时对本行理财类投资产品的投向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增加对权益市场的投资,或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设置不同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和资金投资渠道。通过对投资产品从设计到销售不同环节的实时调整,以需求为导向,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结构化改革深化发展。
3、机构投资能力有待提高
在面对以权益型基金领跑的基金投资市场时,资管投资机构不仅需要专注于高质量的公司,更应提高自身投资能力,通过行业调研、专业学习及咨询探讨等方法发现过往投资决策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实现同当下市场发展相匹配的投资举措。只有提高投资能力,机构才能在市场和风险发生变化时,适时调整投资方向和策略,也才符合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重大目标。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