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梳理近年来信托行业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角度切入对业务导向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信托公司为什么要拓展标准化业务。同时结合监管政策要求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现况,分析信托公司标准化业务发展方向。
一、 信托公司拓展标准化业务政策导向
2019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要引导信托机构根据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大力发展具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信托公司业务影响最大的内容有2点:1)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2)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
2020年7月四部门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限定了以下5个条件: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公开交易市场交易。
从目前出台的监管内容和对信托行业指引来看,明确禁止信托公司投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非标业务空间压缩,迫使信托产品向标准化转型。
从数据统计来看,贷款类信托产品2018年3季度发行量86款,2019年2季度急剧增长至179款,此后该类产品发行量持续下降,截止2020年3季度,贷款类产品仅发行5款。而证券投资和权益投资信托产品自2018年3季度后,发行量逐渐上升,证券投资产品发行量从646款增至2306款,权益投资产品从2292款增长到4176款。由此可见信托公司近两年正在逐步扩展标准化业务范围,向监管引导的业务方向靠拢。
二、 信托公司标准化业务展业的方向与节奏
此前信托行业中大多数公司以“地产”、“通道”和“政信”为主要业务方向,如今信托公司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要加强自身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摈弃通道业务。对此已有部分信托公司开始搭建投研团队,成立与标品投资相关的部门,例如中信信托新增债券业务部、中建信托增设创新业务中心等。产品方面,业务转变初期信托公司可考虑从固收类和TOF着手,平稳渡过业务转变期。
虽然资管新规给资管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然而也有对市场不变的诉求。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未变,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次防范风险的基调未变,资管业务要重视风险防范,资管产品不得多层嵌套,不得为其他机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监管的通道服务。三是打破刚兑的方向未变,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最后资管业务要坚持良性创新,针对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的不同特点,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