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资管产品体系的命名方式具有局限性
我们对市场上主要资管机构的典型产品命名格式进行梳理,发现资管机构对其产品进行命名时多以品牌名称作为关键,多数资管产品宁可删减投资标的信息,也至少会凸显品牌名称,这种情况导致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迅速理解该产品的本质,无法迅速捕捉产品对其财富状况的意义。
部分资管机构力推的产品品牌策略,使用美妙的词汇包装产品。然而,当市场上仅有数家资管机构创设产品品牌时,各品牌名称容易记忆;当市场上有成百上千个产品品牌名称时,此时品牌所展现得不是声誉,而是投资者筛选产品的噪音。这就像底层标的资产(例如股票)不需要在“XX公司A股”之前加上“珠穆朗玛”一样。
2. 未来资管产品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服务模式需符合财富管理理念
财富管理的理念是统筹规划个人投资者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效用(Utility),按照场景或财富规划需求,以及专业的资产配置策略,在时空和概率层面管理个人财富(或个人资产负债表)。资管机构通过发行产品支持财富管理服务即需要直观体现该类产品在个人财富中的经济效用。换而言之,资管机构服务投资者的核心理念不是直观地提供产品,而是明晰资管产品对投资者的财富意味着什么。
未来,基于财富管理理念服务个人投资者的模式是资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原因在于个人投资者需要针对其个人财富状况进行综合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率先实现该服务模式的资管机构将有机会抢占庞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是各大资管机构努力发展的方向。
3. 基于财富管理要素命名资管产品的方案和意义
财富管理要素包含收益需求、收益目标、风险承受意愿、风险承受能力、个人投资者心理认知、流动性需求、期限需求、税务规划、遗产规划等等。我们认为基于财富管理要素命名资管产品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名称需要简洁扼要,资管机构名称已经能够说明产品类型,因此无需标注“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券商集资资管”等字眼;二是产品无需品牌名称,机构名称已经足以体现品牌效应;三是以财富管理服务个人投资者的产品适宜该统一产品命名方式;四是产品名称需体现财富管理要素,能够大致阐明其对个人财富的意义。
基于四个原则,以财富管理服务个人投资者的资管产品可参考以下列举的两类方案:
【机构名称】:足以说明资管产品的大类,以及足以展现品牌声誉。
【收益目标】:展现产品的目标收益(绝对收益),或基准指数(相对收益)。
【风险等级】:按照五类风险等级分类法,但尽可能增加风险等级数量。
【期限】:产品的投资期限,用来匹配个人投资者计划投资的期限。
【流动性】:相当于替换开放式和封闭式,或分红和不分红的表述,重点体现个人投资者的周期性资金需求,例如“月度流动性”或“季度流动性”等支持。
【投资目的】:说明财富管理场景,即产品用于养老、教育、大额消费计划储蓄或改善生活等目的,隐含资产配置策略,即产品用来财富规划或财富增值。
基于财富管理要素命名资管产品的意义较大。目前资管行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难点较多,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且成效不佳。按照资产管理的模式向投资者推荐产品,并寄希望于其全面理解诸如“结构化”、“Beta指标”等专业术语是不现实的。其二,财富管理服务团队的素质本就参差不齐,本就不能通晓部分专业术语,更何谈为投资者提供教育和咨询?其三,多数资管机构正在建设中后台支持体系,仍未打通投资标的资产之间的壁垒,无法实现基于个性化大类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服务,因此需要依靠销售资管产品来开展相关服务。在此背景下,对资管产品进行合理命名,有利于降低投资专业门槛,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可横向比较的参数,有利于为资管机构开展财富管理服务提供一个折衷的方案。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