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期专栏】股指期货是资管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高效工具之一

分享:

1. 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

衍生品是从基础资产(现货、股权、债权、指数等)衍生出来的,实现基础资产未来价格波动风险转移与管理的金融工具。

衍生品的四大类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其中,远期属于非柜台(OTC)衍生品工具,主要由投行作为做市方,提供基础资产未来价格交换的合约;期货的金融属性和远期类似,主要区别是期货为柜台业务,即属于标准化合约,在金融交易所交易;期权是金融市场使用较多的标准化衍生品合约,主要优势是合约价格较低,杠杆率较高,较易进行风险管理的组合调整;互换主要用于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等目的,属于OTC合约。

2. 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

(1)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的主要逻辑

股指期货合约的运用有两个目的,分别是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套期保值是通过股指期货规避对应股指仓位的全部风险,使得该仓位的净值波动归零。风险管理的作用在于规避持有股票组合的特定风险因子,且根据合约的不同,进行不同层级的规避,保留部分股票组合的风险敞口。

目前,国内股指期货合约只能规避部分市场风险,而不能规避非跟踪特定指数股票组合的所有市场风险。例如,国内股指期货共包括三大类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IH)、沪深300股指期货(IF)和中证500股指期货(IC),即使用股指期货,也仅能对冲大盘股前50和前300名,以及中盘股前500名的市场风险。

然而,使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依然较大。市场一般使用β表示特定市场指数的市场风险,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的参考指标即是投资组合的β与股指期货的β,此处的β可称为市场系统性风险因子。对β的有效管理,将有利于管理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达到主管控制投资组合风险曝露水平的作用,体现出投资管理人的技术能力,从而为主动管理型产品收取管理费提供依据。

(2)银行理财业务应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场景

股指期货是银行理财战略资产配置政策(SAA)和战术资产配置政策(TAA)之间的桥梁。一般SAA政策设置各类资产配置的权重与容忍阈值,当市场预期趋势与SAA政策短期相背离的时候,利用股指期货可调整部分理财产品组合中的归因于市场风险因子的权重,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波动率(市场预期与投资方向不一致)或提升产品收益(市场预期与投资方向一致)的目的。

例如某理财产品持有10亿元股票型理财产品(不跟踪股指走势),其系统性风险为β。基于研发部门对市场预期的判断,未来半年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向好,投资决策团队决定增加理财产品β至原来的1.2倍,然而考虑理财产品必须预留一定比例的流动性应对赎回要求,因此可使用做多股指期货的方式,利用期货内涵的杠杆增大对β的风险曝露水平,从而保留较多的流动性。

另如某追求超额收益的股票型理财产品持有个股的集中度较高,基于研发部门对市场预期的判断,未来半年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向坏,投资决策团队决定降低理财产品β至原来的0.8倍,然而考虑卖出个股的规模较大,或引起市场的跟随性抛售,从而拉低出售价格,因此可使用做空股指期货的方式,获取部分补偿,实现降低理财产品波动率的目的。

股指期货还能够提供主动曝露在特定风险因子的功能。假设某个股为大盘成长股,某理财产品的风格为追求成长性,如果需要把该个股纳入理财产品组合,则需要在购买该个股的同时,做空该个股β系数的大盘股指期货以消除该个股的大盘属性。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因子的逻辑在于风格型理财组合必须尽可能对冲其它不相关的风险因子,如果未来交易所上市不同类型的股指期货,则能够丰富理财产品的风格类型。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