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期专栏】信托资产规模创三年来新低,信托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分享:

在宏观经济低位运行叠加强监管常态化的双重压力下,信托行业防风险去杠杆的主基调不变,回归本源、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共识。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季度,信托行业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这已是信托资产规模自2018年连续9个季度下降,但下降幅度呈收窄趋势。

1

受益于牌照红利以及银信深度合作,信托业曾在2010年~2016年快速扩张。2016年起,证监会着手整治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通道业务回流信托,2017年末信托资产规模高达26.25万亿元,环比增长7.54%。但同年监管机构针对信托行业查缺补漏,出台了多项与信托行业相关的指导意见,其中银监会55号文对银信类业务进行了规范,信托去通道已是大势所趋。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银信合作进一步被封堵,信托行业顺应政策导向持续压降通道类业务,信托原先的“资金池”操作模式在资管新规落地后也难以为继。如图1所示,2018年4季度的信托资产余额压降到22.70万亿元,相较2017年末下降了3.54万亿元。2019年8月《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出台,防风险、去杠杆、严监管这一主基调的贯彻力度加大,且明确了监管问责措施。交叉嵌套、资金空转现象等通道乱象得到整治,信托资产规模继续压降。2020年5月8号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资金信托新规),旨在补齐资管新规配套实施细则,推动资金信托回归私募资管。此次监管文件首次引入非标比例限制,与资管新规中的严格限制非标业务集中度、打破刚兑思路基本一致;资金信托被严格限定为私募产品,杜绝监管套利。此外,之前单一资金信托一直没有明确监管要求,此次也在资金信托范围内。新规“偏紧”,全行业近18万亿的资金信托或将迎来重大变化,也有望促使信托公司加快业务转型

2

伴随监管政策的持续调整,信托行业内部资产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信托功能角度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作为通道业务的代名词,其规模和占比自2017年4季度开始不断下降,监管政策效应凸显。截止2020年1季度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0万亿元,占比为47.09%。相较之下,如图2所示,2018年投资类信托在行业总规模下降的情况下,其规模占比稳步上升。截止2020年1季度投资类信托规模为5.1万亿元,占比为23.94%。而融资类信托规模在2016~2017年不断波动,2018年至2020年1季度其规模和占比稳步增加

3

从资金来源来看,如图3所示,集合信托规模占比自2016年3季度开始逐步上升,2019年2季度开始集合资金信托规模首次超过单一信托。截止2020年1季度,集合信托规模为10.02万亿元,其占比达46.99%。而单一信托的规模和占比自2017年开始不断下降。其次,管理财产类信托的规模近两年在3万亿元~4万亿元之间波动,其占比近一年稳步上升趋势, 2020年1季度管理财产类规模为3.6万亿元,其规模占比为17%

4

具体到资金信托的投资领域来看,截止2020年1季度,如图4所示,工商企业类信托规模占比为20.98%。是资金信托的第一大投资领域,基础产业类和房地产类信托规模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位。这也体现了资金信托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

综上,近年来集合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不断上升,单一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不断下降,资金信托以工商企业类信托为重。由此可看出信托公司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和业务创新等方面步伐加快,信托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严格执行资金信托新规监管要求,未来融资类信托会有一定明显下降,这也与压降融资类信托的监管要求相一致。加之非标信托封闭化管理,以及明确禁止投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等规定,迫使信托机构摆脱对非标资产类业务的过度依赖,传统信托业务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信托产品向标品类投资转型。信托资产的总规模将不可避免收到限制。

但与此同时,资金信托新规也为资金信托以外的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资金信托新规监管之外的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服务信托都可作为信托公司转型的发力点。服务信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凸显,但短期内不易迅猛发展,后续有待进一步积极探索。此外,新规鼓励固收证券投资资金信托开放回购业务,固收类业务逐步受到信托公司的重视。对于非标监管的落地,已有信托公司开始布局固收类业务,将依靠标准化集合资金信托的扩张作为新的增长点。从格局趋势来看,大中型信托公司业务布局更为广泛,且主动管理能力优势凸显;而过于依赖单一信托业务和股东关联交易等方式维系、主动管理能力薄弱的小型信托公司将被边缘化,信托行业资产规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