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第十二条明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非标准化债权投资集中度限制(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占信托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上限)为30%;明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比例限制(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占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比例上限)为50%。
《办法》目前已结束意见征求,虽然尚未正式发布,但限制信托公司对非标产品投资的监管导向已非常明确,信托公司对于非标产品的投资将大为受限。故此,各大信托公司纷纷开始转向标品投资业务,提升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信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业务。建立一支合格的标品投资团队,是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问题在于,信托公司该如何建标品投资团队?本文在标品投资业务团队各模式介绍、以及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就信托公司标品投资团队建设给出较为明确的政策建议。
一、标品投资业务团队的建立模式
按照投资标的对标品信托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债券投资信托、股票投资信托、金融衍生品信托、资产配置信托和境外投资信托。目前在国内信托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债券投资信托、股票投资信托及资产配置信托在标品信托业务内占比较高。各团队建立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培养、外部调用、内外结合和相互竞争等模式。
1. 自主培养
对于具有较强投研实力的信托公司而言,可以考虑用自主培养的方式在公司内部完成相关人才的聘用。在股票投资信托和资产配置信托领域,过去信托公司以阳光私募为代表的业务模式能够积累足够的股票市场资产配置经验和人才;在债券投资信托领域,由于债券类产品是信托公司固收类业务主要投资产品,投资经验丰富,有足够的人才和经验向标品信托方向进行转化。在未来的标品信托业务发展中,过往业务中积累的经验和人才能够令信托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标品投资领域大放异彩。
2. 外部调用
在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领域没有足够积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外部市场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利用专业人才的资产配置经验快速建立业务团队,尽快引导公司标品信托业务步入正轨。
3. 内外结合
信托公司也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模式来构建标品信托投资团队,当自身积累不足时,在内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适度引入外部人才来扩充业务团队,利用专业人才来主导业务开展,并在展业的同时引导内部员工成长。
4. 相互竞争
在初始团队成立后,构建以竞争为基础的团队生态模式,激发团队内部动力,迫使团队成员加速成长。
二、各类模式优缺点分析
上文所述四种常见的组建标品投资业务团队的模式各有利弊,不同情况的信托公司开展团队建设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模式。
以自主培养为例,采用这种模式的信托公司往往具有强大的投研能力,并已经在标品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储备人才,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在公司内部完成人才的转移、培养并建立标品投资团队。自主培养的优势在于,团队建设成本较低,内部员工组建的团队凝聚力更强;其劣势在于,对信托公司在标品投资领域的前期业务基础要求较高,较难实现短期内成立一支合格的团队。
以外部调用为例,采用这种模式的信托公司往往投研能力较弱,在以往业务中积累的标品投资经验和人才较少,不得不从外部吸引人才建立标品投资团队。外部调用的优势在于可以短期内组建出一支合格的团队,并为公司带来外部人才积累的客户、渠道资源,迅速投入业务运营中;其劣势在于成本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外部人才的加入,且在短期内团队内部凝聚力较差。
以内外结合为例,其优势在于通过吸收外部人才与公司内部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外部人才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客户、渠道资源,一方面能带领公司内部员工学习成长,加速标品投资团队建设落地,另一方面能将客户、渠道资源转化为公司的资源,整体来说成本可控、团队建立难度较小;劣势在于,团队内部凝聚力较差,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内部员工的培养。
以相互竞争为例,其优势在于能够构建以竞争为基础的团队生态模式,加快团队成员的成长;其劣势在于,过于激烈的竞争将恶化团队凝聚力,导致团队人心涣散。
总体而言,信托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契合自身的标品业务展业模式和专业团队建立模式。
三、信托公司标品团队建立策略展望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已在标品投资领域深耕多年,拥有足够丰富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在标品投资业务中具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优势。与之相比,信托公司以往多是专注于非标投资领域,对于标品投资涉猎较少,相关人才匮乏、投资经验较少,投研能力较为薄弱。如果信托公司旨在快速建立标品投资团队并在市场中尽快站稳脚跟,那么采用外部调用的模式建设团队不失为一种选择。
通过固收类业务和事务管理类业务,信托公司在前期有机会培养标品信托专业人才,并在投研能力和具体产品运营方面获得一定提升,提高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和实战能力,为信托业务的转型升级打下基础。具体而言,事务管理类业务使信托公司在运用独特资源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方面具有优势,信托公司可以积累丰富的跨市场产品管理经验,同时储备足够的投资业务人才和渠道销售人才;通过开展阳光私募业务,信托公司可以积累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客户资源,为主动管理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不同的标品投资经验和人才储备情况,信托公司可以评估自主培养或和内外结合两种方式的优劣,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团队建设模式。
信托公司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建立覆盖资金端、资产端全流程的标品团队,并由上至下对资产配置进行管理。在公司战略层面,利用事务管理类业务积累的客户资源,多渠道吸引资金;利用固收类业务和事务管理类业务积累的产品投资经验和相关人才储备,提升资产配置的主动管理能力;完善信息系统,提高标品投资业务效率。
在公司投资层面,建立大类资产配置投研体系,吸纳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人才,提升公司资产配置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动态组合管理体系和投资覆盖面广的业务团队,将资产配置进一步下沉至具体的择时、择券投资策略,强化资产管理能力。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