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因素催生低利率环境
央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宏观经济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可见未来货币市场预期是维持充裕状态。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各地暂停经济活动,市场资金流动性预期吃紧。在此背景下,央行展开公开市场操作,在1、2月大幅增加短期资金投放余额。此后,市场资金流动性被迅速抬升,直至充沛,央行遂暂停公开市场投放,转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4月初,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5月最后一周,在中期流动性工具到期,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税收的季节效应等影响下,债市利率大幅波动,央行重新开展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释放6,700亿流动性,维护市场流动性。
随着国内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国内经济活动重启,但受制于国外疫情不明朗,国际贸易受阻,国内市场形势依然不乐观。受此影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总体仍将维持向下的趋势。
2. 低利率环境下利率市场呈现趋势性下行
根据利率市场月均值数据,银行间拆放利率1个月期的近期峰值在2019年12月份,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6个月期和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到期收益率6个月期的近期峰值在2019年11月份。进入2020年2月,三者皆跌穿2019年期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5月,受中期流动性工具、国债发行规模、税收的季节效应等因素作用,市场利率出现波动。预计6月初市场利率将延续波动情势,但总体市场利率向下的趋势不改。
从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来看,6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的收益率自2020年初以来维持下行趋势,其中6个月期和1年期的利差较平稳,3年期与两者的利差有扩大趋势。具体来看,自2020年初以来,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呈现向下平移的态势,凸性未明显增加,说明短期与中期流动性均增加。
从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来看,6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的收益率自2020年初以来维持下行趋势,其中6个月期和1年期的利差较平稳,3年期与两者的利差有明显扩大趋势。具体来看,自2020年初以来,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到期收益率曲线呈现向下平移的态势,凸性增加明显,说明随着流动性增加,企业债利率总体下行,但信用溢价抬升,中期企业债利率下降幅度较小。
3. 银行类货基产品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对比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0年5月,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均值为3.34%,显著高于各短期市场利率。考虑各短期市场资产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货币基金的月均7日年化收益率亦在各短期市场利率的区间之内。因此,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均值显著高于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均值,且利差有扩大的趋势。
从银行类货基产品收益率的走势来看,2019年下滑31基点,2020年初至5月受主要标的资产利率下行影响,已下滑36基点,呈现略微加速下滑的态势,但明显没有达到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幅度。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投资标的组合差异,又有银行类货基产品转型方面的原因。
从投资标的组合的角度来看,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既能够投资标准化资产,又能够投资非标准化资产。一般产品投向主要为银行存款产品、货币市场工具和短久期债券,较少部分投向非标准化类资产,比如收/受益权、权益等,这部分非标准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厚产品收益。非标准化资产在短期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且部分非标准化资产久期较长,在利率下行时期,存量债权类资产价值增长,是造成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之一。
从银行类货基产品转型的角度来看,按照《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的监管趋同,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需严格按照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标准化投资要求,预计其年化回报率也将与货币基金趋同。但考虑监管文件设置的过渡期至少在2020年底,致使银行能够在过渡期截至之前管理老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拉大与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利差。
4. 剖析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走势内涵,调整银行服务思路
尽管和货币基金相比,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的收益对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但和CPI月度同比增幅相比,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与投资者的收益期望出现错配。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作为低风险资产,被认为是“跑赢CPI的投资底线”,假如CPI长期超越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基本投资收益将无法对冲货币贬值的风险。在此背景下,银行需要调整服务思路,把类货基理财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组合中的一个部分,替代“无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作用,通过完善投资者资产配置体系,达到控制投资风险,获得更高收益的目的。从理财产品组合配置的角度来看,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或收益需求较大,则可以通过增加配置结构性产品、“固收+”、权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等方式,在配置类货基理财产品的基础之上获得增厚收益的机会。
从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和银行拓展理财业务等两方面为依据,银行服务思路及后续发力方向可参考:在前端产品发行环节中引入类货基理财产品线,在后端产品投资环节中坚持现有优势投资领域;在货币市场工具的投资基础上,以及在监管框架内,坚持原有优势投资领域,增厚投资收益,提升类货基理财产品在整个短期理财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