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后,债转股(不良资产)的市场前景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受此次疫情冲击,中国银行业可能再受8,000亿美元的打击,中国不良资产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2020年中美贸易协议签订、新的证券法施行以及线上办公对不良资产互联网服务需求的增加,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必将打开新局面,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债转股是上市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的施行,本次严格修订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相关责任,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将导致上市公司重新清理问题,进行合规整改,大量资产需要盘活。本次疫情导致停工停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企业没有收入,无法按期偿还金融机构贷款。不良资产投资人和服务机构大量涌入,通过债转股等方式参与到上市公司困境资产化解中,上市公司将成为不良资产投资和处置的重要领域。
境外机构入局,加速债转股基金发展。基金化模式处置不良资产是当前一种创新处置手段,其处置优势明显,但是国内发展较为缓慢。根据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中美双方将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开放。AMC牌照的放开将会吸引更多美国金融服务机构的加入,最常见的不良资产参与方式就是基金投资。疫情过后,不良资产基金包括债转股基金将会出现快速发展的契机。
债转股是AMC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方式。2019年《关于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到期隐性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下发后,鼓励金融机构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但是由于债务置换更多的只是对债务进行展期,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债务,而且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考量,能够满足置换条件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并不多。据媒体报道,鉴于AMC处理不良资产的专业特长,在2020年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债权人将到期债务转让给AMC。AMC在化解隐性债务时,除债务重组外,还会采取债转股、出售和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未来,债转股将成为AMC化解隐形债务的重要方式。
二、融资能力或成为地方AMC参与债转股的主要障碍
地方AMC的优势则在于拥有丰富的不良资产接收和处置经验,专业能力突出,是市场化债转股的重要参与主体。从当前形势来看,债转股业务潜力巨大,但各地方AMC在处理不良资产的实操过程中影响其决策判断。
债转股资金占用巨大,融资渠道单一。地方AMC在实施债转股业务中需要投入资金量较大,受制于资金监管的相关规定和融资渠道的约束,深入推进债转股业务的局面难以打开。近期吉林资产解散案件中,吉林资产的融资渠道基本源于其股东资源,在资金被大股东剥离后,缺乏拓展新募集渠道的能力,造成业务停止,最终造成解散成为了吉林资产的必然结果。
债转股资金时间周期长,流动性差。债转股业务对于地方AMC来看,资金量巨大的同时,占用的时间周期较长,动辄5年甚至7年以上,导致资金流动性差,也增大了地方AMC的资金募集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AMC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是关键。
地方AMC股东未明确界定,股权投资处置存疑。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AMC在实施债转股业务的过程中,就暂时性阶段性持有项目股权的处置是否按照国有股权处置相关程序也存在疑虑。目前国有股权投资与退出程序非常严格,审批程序复杂,且决策人与操作人员责任重大,难以满足债转股时效性要求。
三、地方AMC的发展建议
储备人才和积累项目经验,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重点在于资产估值定价以及项目退出机制的设计。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时,地方AMC凭借自身对当地企业和银行的熟悉程度对接各方资源,发挥债务清收、并购重组的业务能力。制定人才储备计划,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
成立专项债转股基金,拓展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地方AMC在实施债转股业务中需要投入资金量较大,且资本占用时间周期长,拓展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是关键之举。地方AMC可寻求与当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专项债转股基金,既能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拓展地方AMC的融资渠道,又能充分发挥地方AMC债转股的项目经验和专业人才的作用。
开展创新型资产证券化业务,减轻资金压力。通过支持地方AMC开展创新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方式,鼓励其批量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开展“收购+证券”业务,提升地方AMC的融资能力,以减轻其资金不足的压力。
完善中后台支撑体系,促进地方AMC发展。在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方AMC也面临着重大事项决策授权机制不够完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不够清晰等挑战,而且随着业务不断扩展,这些问题的影响将日益凸显。因此,地方AMC还应确保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符合战略导向。比如在考核指标上充分考虑平衡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回报率;在激励机制上与业绩进一步挂钩;在关键流程上通盘考虑发展速度和风险控制,尤其要关注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
清晰规划综合业务布局,形成金融产业链。各地方AMC仍然缺乏对金融牌照的吸引力、可行性与自身匹配度的清晰判断,同时对自身业务落地方面缺乏清晰规划。地方AMC在开展金融服务业务时,应特别注重业务间的融融协同、产融协同效应,围绕产业链形成业务互通;比如开展不良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找融资租赁的切入机会。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