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分析专栏探讨了“以产品为中心”与“以服务为中心”投资服务理念的区别,其中对“以服务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专业属性进行了阐述,把金融投资顾问的专业属性和会计、律师等职业归为一类,最后探究了资管机构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模式时需要解决好专业属性和简洁易懂的矛盾。本期专栏旨在针对“如何解决专业属性和简洁易懂的矛盾”问题,尝试探讨一个投资服务模式方案。
投资者服务的过程需始终贯彻经典投资管理三要素:收益、风险、限制条件,该要素旨在帮助投资服务人员和投资者在专业的框架下设定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以设定恰当的配置组合权重和投资策略规划。如果普通投资者难以全面理解三要素的具体含义,则相关实践可考虑在中台系统按照金融专业逻辑设计业务和数据处理体系,在前台极大简化与投资者的交互方式与界面。
从金融专业的角度来讲,收益目标的设定需符合对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净值与当期资金的关系,体现得是资金的时间价值。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收益目标体现得是“未来生活目标”,隐含着投资者对未来资金状况的憧憬,以及资金能够物化的东西,例如房子、汽车、养老方式或奢侈消费。因此,投资者在金融机构接受服务或购买产品的本质需求是希望建立起资金增值和生活方式的联系。显然,目前生硬地向投资者推销金融产品的方式无法直观建立起该项联系。
从金融专业的角度来讲,风险可量化为波动率以及其它衍生指标,例如在险价值对长尾风险的计量辅助债权类资产投资决策。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风险可简化为两个方面:资金状况和生活目标能够承受的不确定性,以及情绪上认知风险的能力。本质上,投资者对本体风险的认知和了解无法建立在直接沟通风险指标的基础之上,而是需要投资服务人员用“迂回”的方式,通过测试“不确定性”和“情绪认知”,帮助投资者设定风险承受范围。
从实操的角度来讲,投资者设定收益目标和风险指标的方式需要跳脱“产品/策略收益与风险”的局限,需要投资服务人员扩充视角,从投资者整体、实际的资金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预期、风险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设定收益目标和风险指标。具体而言,可借助于金融科技和前卫的可视化界面,生动展现投资者未来资金变动的趋势和程度,并提供不同的产品和策略选项,灵活生成不同收益情景下的资金状况,使得投资者能够直观建立起金融操作与资金需求预期的联系;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设定投资者风险测评问卷,极大扩充监管要求的风险测评体系,合理映射不确定性的计算指标,深入探知投资者的风险认知能力,在交互界面上生动展现投资不确定性对未来资金状况的影响。
该投资者服务模式的亮点是在中台建立专业的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前台建立亲和、有趣的交互界面。为了全面和生动展现收益、风险、限制条件等因素的变动对投资者现状与预期的影响,一个较好的展现方式是开发大屏交互界面。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据过去“便捷支付”的思路,过度强调用移动APP端处理投资需求。然而,在“以服务为中心”的投资服务领域,便捷性并非首要需求,投资服务和方案的严谨性、专业性和生动性是更高的需求。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